首页
>>
云南华侨农场
>>彩凤华侨农场
广东华侨农场
|
福建华侨农场
|
广西华侨农场
|
云南华侨农场
海南华侨农场
|
江西华侨农场
|
吉林华侨农场
彩
凤华侨农场是1979年国家为安置越南难侨由原牛井农场改建成立的,农场场部位于宾川县城西1公里处,全场总人口2502人,其中归难侨2014人,全场下设6个工商企业、8个农业生产队,(注:大营地区设有5个农业生产队、牛井地区设有3个农业生产队),全场耕地面积5384多亩,地处金沙江河谷流域、土地肥沃,亚热带河谷气候特征显著,光热资源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560mm,农作物出产十分丰富,农场现自建有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座,农业用水自成一渠。经济作物以柑桔、香叶、苍溪雪梨、石榴、台湾青枣、葡萄等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蚕豆为主。工业以煤炭开采、汽车修理、食品酿造业为主,农场现已基本形成农、工、商为一体的经济实体。牛(井)沙(址)、凤(仪)太(和)两条公路穿过农场境内,交通便利,是热区开发、商家经营、引资合作的理想之地。
农场办公区一角(新)
现任书记、场长:唐小军
彩凤华侨农场首任书记:宁尚云;首任场长:张江福,现任书记、场长:唐小军。农场建立初期下设三个工商企业,即:煤矿、商店、汽车修理厂、8个农业生产队、牛井地区农业生产主要依靠花桥水库灌溉、生产用水难以保障,大营地区则没有固定的灌溉水源,农业生产完全依靠自然降水,农业生产用水根本没有保障,生产大多以粮食为主,农业产业结构无以谈起,1981年在联合国难民署的援建下,我场在大营地区兴建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1座,较为彻底的解决了大营5个农业生产队的用水,极大的推动了大营地区的农业生产,为农场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牛井地区1994年兴建水塘2个,1995年兴建电排灌站2个,保障了牛井地区3个农业生产队的用水,彻底改变了农业生产以水布局的局面,为农场的产业结构调整铺平了道路。
经过多年努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规模,现全场种植柑桔1041亩,仓溪雪梨300亩,台湾青枣100亩,鲁梅克斯K-1示范园10亩,石榴100亩,香叶280亩,水果甘蔗450亩,蔬菜基地200亩,粮经比例达到6:4。
发展至今,工商企业已由原来的3家增至6家,1990年投资450万元兴建华侨宾馆1个,该宾馆拥有固定床位176个,餐厅1个、舞厅1个,是大理州的涉外定点宾馆;1992年投资60余万元兴建食品酿造厂,其主要产品为酱油及8个咸菜系列品种,产品远销大理、楚雄、丽江;1995年投资40余万元兴建旅游度假村,其规模为能同时接待100人吃、住、娱乐服务。
2000年,我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10万元,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990万元,全场粮食总产量达到216万公斤,职均纯收入3800.00元,人均纯收入1441.50元,目前,全场人心稳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社会祥和。
农场柑桔
1、农场农业发展必须要走生态农业的路子,力争在“十五”期间建立生态农业基地2个,大营地区1个,规模为500亩;牛井地区1个,规模为300亩,彻底改变以粮为主的产业结构模式,力争粮经比例达到4:6,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500万元,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458万元,职均纯收入达到4700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0元。
2、工业上“十五”期间计划引资500万元,搞一个蔬菜深加工厂,规模为年深加工蔬菜2000吨,产值为1000万元,同时可解决70~80人就业。
3、旅游业:“十五”期间计划筹资60万元,对原旅游度假村进行更新换代改造,提高服务档次,规模扩大到同时接待180人。
联系人:唐小军 地址:云南省宾川县国营彩凤华侨农场 邮编:67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