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国务院侨办主任郭东坡率团赴广西华侨农场慰问归难侨职工,并就华侨农场在新形势下如何深化改革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1月23日至27日,郭东坡率领的国侨办春节广西慰问团在广西区副主席张文学的陪同下,专程前往桂林华侨农场、百色华侨农场、左江华侨农场和南宁华侨补校,先后到6户归难侨家中看望,把慰问金亲手送到这些生活困难的归难侨职工手中。所到之处,广大农场归难侨职工、教职员工倍受鼓舞,他们感谢国侨办慰问团送来了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慰问,在传统佳节前夕,不仅给他们带来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更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温暖和鼓励,表示将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再接再厉,不辜负领导的厚望。
在关怀慰问的同时,郭东坡又分别召开了5次座谈会,了解广西侨务的现状,华侨农场在改革开放中的变化和面临的问题,并就如何做好侨务工作,推动农场深化改革作了重要指示。
郭东坡感谢广西区从接侨安置到支持华侨农场发展所做的各项工作,指出中央“五侨”,特别是国侨办也非常重视广西区的侨务,对该区的华侨农场十分关心和支持。华侨农场虽然从体制上已不再隶属于国侨办,但从为侨服务的角度说,全国84个农场,22万归难侨都是国侨办关心的对象,他们的疾苦国侨办一定要管。体制下放了,责任不能放。谈到华侨农场的发展,郭东坡指出:华侨农场的出路在于两个轮子:继续深化改革;以科技促发展。郭东坡勉励华侨农场广大干部职工要振奋精神,努力奋斗,立足本地,改变农场面貌。使华侨农场融入当地,走上小康富裕之路。
刘泽彭在福建慰问归侨侨眷
2002年春节前夕,刘泽彭副主任来到福建武夷山、连江长龙、莆田赤港华侨农场慰问归难侨,向他们转达政府与国务院侨办的关怀,并赠送慰问金。每到一地,刘泽彭都与农场领导和归侨职工座谈发展规划,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子女的教育、就业情况以及存在的实际困难。
刘泽彭来到福州侨康老年公寓,看望了生活在那里的41名归侨、侨眷。刘泽彭对老人们说,你们归国后长期以来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政府没有忘记你们。今天我作为晚辈看望你们,希望你们健康长寿。
在武夷山华侨农场,刘泽彭看望了越南归侨韦安合一家。全家5口,两人残疾,一人长期生病卧床不起。刘泽彭来到病榻前关切地询问老人病情和治疗情况,并送上慰问金,鼓励他增强信心,战胜困难。他还看望了年逾八旬的归侨邓云业夫妇,祝他们健康长寿。在与归侨、侨眷座谈时,刘泽彭询问已退休的缅甸归侨杨彩云的退休金、住房情况。得知她目前住房面积60多平方米,每个月领取九百多元退休金,刘泽彭表示满意。他还就职工养老保险、农场中、小学与农场脱钩后,教育经费有没有保证、老师待遇有否提高等问题询问农场负责人,得到了肯定回答。
在莆田赤港华侨农场,刘泽彭了解到已有128户住房困难的归侨职工住上了80至120平方米的新房时,刘泽彭关切地问该场领导,什么时候能够让住房困难归侨全部住上新房?得到的回答是3年内全部解决。刘泽彭说,安居才能乐业,“侨居造福工程”要加快步伐,但更要注重质量,把侨居房建成精品工程。
春节前夕,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率国务院侨办副主任李海峰、全国政协台港澳侨委员会主任何添发等中央“五侨”慰问团来到云南,慰问了生活在芒市、陆良华侨农场的归难侨职工,参观了华侨农场的工厂和田园,视察了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
在云南曲靖的陆良华侨农场,慰问团一行首先走进了双目失明的越南归侨廖玉梅家。罗豪才亲切地询问她眼睛是什么时候失明的丈夫去世后生活怎么过?在越南还有没有亲人?国务院侨办副主任李海峰关心地询问她两个孩子的情况。
廖玉梅说,她的眼睛是5岁时生病失明的。丈夫在几年前去世了,家里13岁的女儿在读初中二年级11岁的儿子读小学5年级。在越南她还有母亲家的一些亲戚。廖玉梅感动地说,多亏政府关心,她现在每月从农场和社会保险机构一共可以领取四百多元人民币她非常感谢政府的关心。
在芒市华侨农场,慰问团参观了制衣厂,详细询问了归侨职工的工资、工作时间等情况;走访了退休归难侨职工的家。
慰问团在云南期间还举办了多次座谈会,倾听归难侨职工的心声。一些退休的职工说,他们每月能从社会养老保险机构领到四、五百元的生活费,生活有保障,请领导放心。李海峰表示,看到农场干部职工精神抖擞,归侨、侨眷生活改善,农场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心情非常愉快。她希望农场继续团结奋斗,积极开拓,使农场得到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