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端午”习俗与健康
端午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五月正值仲夏,气温渐高,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传染病也开始发生。因此,古时就有家家户户挂艾叶、菖蒲,食粽子,涂雄黄酒等习俗,以此驱秽防疫。农历五月初五又是“重午”,楚亡于秦,于是民间的端午划龙舟以纪念屈原,如今已成有益健康的活动。 挂艾叶菖蒲——据《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于户上,可禳毒气。”艾叶、菖蒲都是中药。艾叶有理气、利尿、解热、通经、祛痰、止血等功效;据药理研究表明,艾叶含有胺油酸、侧柏醇等成份,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并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菖蒲气味辛温,主风寒湿痹,咳逆上气,开心窍,补五脏,中药主要用其芳香化湿,开窍醒脑宁神之功。人们把艾叶菖蒲悬挂于门窗之上,确有洁净空气、除湿避秽的作用。 涂雄黄酒——有的地方在端午将雄黄酒少量涂在大人手、脚处,小孩脸、额上以避秽是民间习俗之一。雄黄性温、味辛,能燥湿、杀虫、解毒;临床上外用可治蛇虫咬伤,神经性皮炎等。但雄黄的主要成份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极强的砒霜,因此雄黄酒不宜内服;同时,由于雄黄能从皮肤吸收,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涂擦,以防中毒。如用雄黄酒洒在床下、角落等处,则有除蛇虫等作用。 食粽子——端午食粽子历史悠久,粽子古时称角黍。由于粽子多以糯米配枣、栗等制成,其营养十分丰富,有很高的食疗价值。中国医学认为,糯米能补中、益气、止泻;大枣可养胃健脾,益血壮神;栗能补脾强筋,健胃益肾。 划龙舟——据梁代《续齐谐记》载:“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如今,这一古老习俗得以发扬为有益健康的活动。中国国家体委于1984年正式公布了《龙舟比赛规划》,并成功地举办了国际龙舟邀请赛。参加龙舟竞渡,能强健体魄,提高大脑神经活动,增强心血管及呼吸肌功能。同时,还对培养团结协作、奋发前进精神,具有积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