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华人社团中文教育如何走向美国主流教育社会

    
    (美国)郑良根
    
    经历了60年代台湾华人大量移民美国和80年代中国大陆学生大量留学美国这两大高峰,美国华人社团的中文教育可以说是遍地开花,近几年得到了蓬勃发展,已经成为美国中文教育中规模最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果实”却并不那么丰硕——社团中文教育似乎一直徘徊在华人社团范围,未能得到美国主流教育界应有的重视和认可,对美国教育主流社会的影响也仍然极为有限。
    原因当然有许多方面,如“社团”这一根本性质就限定了其经费来源、办学模式、教学目标等等方面都游离于美国的教育主流;各地办学人员大多为志愿的和短期的服务,缺少专业的和专职的人员进行总体领导和长期规划等等,显然,要全面探究问题的成因以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一个远远超出本文范围和笔者能力的大课题。即使在总体上有许多局限,我们仍然可以在许多方面做出努力,尽量争取把社团中文教育推向主流教育社会,既为华人社团争取更多权益,也使中文教育变得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得到主流教育界
    
    承认学分的一些方法
    在目前条件下,比较现实可行的方式,是争取中文学校的教育成果得到主流教育系统的认可,计入高中和大学的学分。因为“学分”跟学生的实际利益直接相联,必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中文的内在动力。
    可能进行努力的途径大体有:
    1.学生自己向高中呈报在中文学校取得的学习成果,要求计算外语学分。有一位学生在安华中文学校学了6年,他向高中提出申请,经中文学校证明,高中给计算了学分。这种方式效果虽然有限,但是很方便。
    2.以中文学校为单位,争取当地教育系统折算学分的认可。加州有些学区有类似的做法。华盛顿州亚太语言学校就是一个成功的例证。该学校除了周末上课,平时每天有课后班,暑期有强化班,课时非常充足。以“校外学习计划”向当地教育系统提出申请,经查证认可,该校可以授予学生高中学分。学生在这里的每150课时可以折算一个外语学分。据了解,“校外学习计划”是全美国公立学校都接受的做法。其要求以符合一定资格的教师来申请,要有教学大纲,得到当地学区的承认。如有一个中文教学专家的资格,可以作为一种长期稳定的program来做。资格可能随该教师在学校的资格变化而变化。
    另外,可以依靠收养中国孤儿的美国家庭来推动中文进入主流教育社会,但必须尊重美国人的隐私权。注意邀请美国家长参加学校董事会,经常召开学校、老师和家长的碰头会。
    最新一个鼓舞人心的例证是密西根安华中文学校。该校去年夏天向当地教育部门建言开设中文课程,引起重视;不久后该学区决定在小学“afterschoolprogram”试开中文课程。另外通过与学区高中协商,去年11月,学区又同意高中生在安华中文学校的学习成绩直接计入高中的外语学分,按惯例每180个学时折算一个学分,学校开出证明即可!具体操作从2002年开始试行。
    3.争取学区或者州政府制定行政方案,中文成绩折算高中学分。据悉,新泽西州2001年就通过了NJA——1203法案,规定高中学生在中文学校取得的成绩,可以经特定的考核,折算为高中外语学分。有政府机构的认可,中文学校教学成果自然更容易获得社会承认。
    4.参加SATII中文考试。SAT中文是从1994年开始设立的考试科目,作为高中毕业生申请大学时可以提交的外语成绩之一。虽然它在大学决定录取过程中的实际份量到底如何还不是十分清楚,考试的程度也只限定在“作为外语2——4年学习经历”为标准,这毕竟是目前教育主流社会唯一的正式中文考试,而且不以学习经历为条件,学生在中文学校习得中文,甚至自己在家里所学,都可以藉此机会展示自己的中文水平。
    5、有些大学中文系科允许学生参加特定的考试,合格者可以略过相应的课程,给予学分,并且允许直接进入较高的课程。笔者就认识一名青年学生,以前上过中文学校,未能坚持到底。了解到该大学有此规定,直后悔当初不该中断中文学习。于是上大学前就在家里突击补习,上学后通过考试,取得了两个学分。
    
    向主流社会推广中国语言文化的努力方向
    
    对学生更具吸引力的当然数目前仍然在评估之中的“AP中文考试”,也最需要我们关注和全力支持。
    事实上,中文教育走入主流教育社会的根本途径,应该是首先提高中文的社会影响力。一旦整个社会关注和重视中文,教育界自然要更加重视中文,中文学校的教学成果也才有可能得到相应的认可。
    当然,提升中文的社会地位,恐怕更多地涉及到中国的政治经济等课题,远远超出语言和中文学校的范围。但是作为各地最重要的华人社团之一,中文学校仍然有许多事可以做,来帮助提高中文的社会影响。此处可举数例:
    1.许多中文学校的家长自发地到自己孩子所在中小学去介绍中国语言文化,提高学校和美国孩子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水平,便是一件非常有长远意义的事。许多学校不失时机地利用一切机会,使中文学校成为社区里中国文化的中心。
    近年来出现的美国家庭领养的中国孩子逐渐进入学龄,他们学习中文的需求,成为各地许多中文学校里迅速发展的新领域。这部分学生之所以引起特别的关注,一方面是看到美国人都如此重视学习和保持中国语言文化,作为华人“同胞”自然应当更加关切——许多学校对于这样的班级即使“赔钱”也在所不惜;另一方面,这部分学生成为华人社团与美国一般社会最自然的联系。这些家长或许本来就对中国文化比较有好感或者乐于接受,现在有机会进入到中文学校里面来,这些家长往往同时也作“陪读”或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而又因为他们非华人的特殊身份,比较容易进入美国的一般社会,因此对中文学校开拓社会交往,向美国一般社会推广中国语言文化,都能发挥华人社团所难以起到的作用。
    2.寻找机会跟主流教育界合作。芝加哥希林—COD中文学校即非常成功。该校从1998年开始与COD(CollegeofDupage)联合办学,用大学的场地及计算机房等设备,除多种类型的中文课程以外,还开设英文、数学等课程,有些课程请大学教师兼任,学生既包括华人家庭,也面向全社会。尤为重要的是,他们从“为社会发展,市场需要双语双文化领导人才”的角度,提出“今天的双语儿童,明天的领导人才”口号,得到当地政界和商界的大力支持,在美国主流社会和主流教育界引起强烈的反响。据了解,此举也推动了教育界开设中文课程。近几年,芝加哥地区开设中文课程的中小学达到十余所,注册学中文的中小学生达到3000人以上。
    3.最迅速有效的,恐怕还是直接在教育界努力。密西根安华中文学校不久前向当地教育部门建言,要求中小学开设中文课程,并且愿意提供必要的协助。此一建议已经得到积极的反应,学区教育委员会准备以“AfterSchoolProgram”的形式在中小学试开中文课程,另外对中文学校的教学成果也给予直接承认的资格。
    马里兰州哈维中文学校和哥伦比亚中文学校最近也联手向当地教育部门提出了相似的呼吁,得到了积极的反应。中文学校领导和家长代表即将与教育部门有关领导专门聚会探讨,预计会取得有利于中文学校的进展。
    在哈维中文学校、哥伦比亚中文学校和两所华人教会的联合推动下,哈维郡政府和议会于2002年2月4日举行仪式,发布了一项联合公告,将2002年2月12日定为“中国新年日”。此事可以视为中文学校同仁在向主流社会推进方面一个标志性的进展。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把推广中文在美国主流教育社会的地位作为最重要的长远工作目标之一,成立了“主流工程”工作小组,有一批热心人士长期努力地工作,近年来已经初见成效,不久前加入了全美国中文教育委员会,并推动该委员会向Collegeboard呼吁尽早开设AP中文考试。同时,协会鼓励和协调广大会员学校为推进中文教育作出各种努力,也欢迎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现有的经验已经证明:许多机会是自己积极主动争取才得来的,而不是被动等待就会出现的。集思广益,联合奋进,则成果将一定百倍千倍于孤军作战之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