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华语课的导入
(菲律宾)郑淑贞 课堂教学是老师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而作为一堂课开场白的导入则是老师对于学生的第一感知。它好比一篇文章的开头,或是一出戏的序幕,必须美丽、动人,力求一下子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无比瑰丽的知识境界,为整堂课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课堂导入的设计,这里介绍几种导入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谈话导入 谈话导入,是一种最为普通的方法。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谈话,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该设计富有诱导性的、贴切、精炼的导语,去拉开这堂课的序幕。如教第11册《万里长城》时,告诉学生:你们知道吗,当太空人飞上月球,从月球上看地球,唯一用肉眼能看得见的建筑物是什么?那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在学生惊异的神色中,出示课题《万里长城》与万里长城的图片,再引入课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万里长城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题明意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它常常透露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章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许多课文,抓住了题眼,往往也就抓住了课文的中心,抓住了破题开讲的切入口,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指导学生抓住题眼,对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帮助。例如教第11册《孟母三迁》的故事时,先出示课题,同样让学生读一读,再让学生思考:课题的意思是什么?重点词是什么?当学生议论出“三迁”是题眼时,就明白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孟母三次搬家及其搬家的目的和作用。像这样,通过解题明意,也可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实物激兴 教师在备课时,若能搜集一些相关的实物,供学生上课时观察,也能激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第3册《非常漂亮的贝壳》一文之前,先让学生收集各式各样的贝壳。上新课时,让大家把贝壳放在讲台上,一起观赏,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再出课题,进入新课教学。又如教第5册《茉莉花》时,让学生观察茉莉花的形状、颜色,闻闻茉莉花的气味,再说说各人所了解的有关茉莉花的知识,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活动激情 一切知识都是以感官知觉开始的。依据学生年纪小,好奇心强,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占优势等特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以形象的活动导入,能巧妙地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从而初步领悟课文内容。如教第12册《中国童玩》一课时,先让学生试着玩一玩陀螺、踺子等,再问学生:你平常玩过这些游戏吗?你喜欢这些游戏吗?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中国童玩指的是哪一些?它们各是怎样玩法? 图像激趣 在电脑走进千家万户的今天,教师应该注意跟上时代步伐,运用电脑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例如教第5册《榕树》一文,可以通过电脑屏幕出示榕树图像,让学生观察榕树的枝叶,再出示气根,让学生观察气根说说气根的作用。由于电脑屏幕上展示的图像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更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实际,给学生以具体形象的感知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法将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运用。 总而言之,华语课必须讲究导入方法的运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好铺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