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听力课教学

    
    (菲律宾)刘永山
    
    听力对于学习语言至关重要。人们从小学习语言,就是从听力开始的,一个从小就听不到声音的人,长大了也往往是个哑巴,所以人们常说“十聋九哑”。在进行交际时,如果听不懂对方说的话,交际也难以继续。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从事语言教学的学校和单位,一般都开设听力课。在菲律宾,人们很少说华语,语言环境不太好,华语的听力课就显得尤其重要。因此,从十三册开始,我们编写了听力教材,增加了听力课。
    听力课是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上课时,最好使用录音。录音的语速控制比较好,初期较慢,中期适中,后期适当快些,能较好地一步步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当然,要是有语言试验室或听力室,效果会更好。我们的《听力课本》配有标准的普通话录音,电脑光盘已在加紧配制,尽量为老师们上课创造有利条件。
    下面,就如何上好听力课,谈几点意见。
    一、充分利用教材
    我们的听力教材包括《听力课本》(教师用书)、《听力练习》,以及录音磁带、电脑光盘等。课文分对话(或句子)和短文两部分,每课都有要求明确、形式多样的基本练习,学生可边听边做练习。《教师手册》还有相关资料和背景材料,对短文有简要分析,提出了教法建议,应该说为老师们上好课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我们相信,老师们会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备好每一课,上好每节课,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二、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听力教材虽然为老师们上课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上课程序也较明确,主要是让学生一边听录音,一边做练习。但是,要真正上好听力课,却不那么容易,必须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把课上好。
    我们强调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备课,要求老师们在钻研教材时,想想哪些地方学生可能听不懂;哪些地方学生困难大些,难在什么地方;除了书上的生词,就本班情况看,哪些词语结构比较生疏;什么样的问题问哪位同学,等等,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老师上课时要想办法让学生听懂录音,正确理解,因此,听录音前要简单介绍相关资料,背景材料,导入课文;处理好生词,然后再听录音。在听录音的时候,老师不需要插话解释,必要时可用词卡提示。听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多听几遍,学生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句子等,可以提问。
    老师的主导作用更主要表现在学生听完录音、做好练习后,通过提问、让学生复述故事、总结中心思想、谈启发等形式,加深对某些词语、句子的理解,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即使练习本上的练习,也可以让学生口头回答。学生能马上知道自己的答案对不对,可以加深印象。
    “听后写”是让学生听完以后写,目的是检查学生理解得怎么样。因此,只要能正确写出意思就行,不一定和书上的句子完全一样,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
    经过反复听,做过多种练习,学生对课文会有较深的理解,下课之前用几分钟时间,再让学生听一遍录音很有必要,尤其是中下水平的同学,原来没听懂的,再一听,他们会说,噢,原来是这么回事,这对提高听力水平很有好处。
    三、突出重点难点
    不管上什么课,无论哪一节课,都应该有重点,突出难点,听力课当然也不例外。《听力练习》和《教师手册》,每课比较注意对难点、重点的练习,对于“短文”,还要注意事情的前因后果,故事的来龙去脉,情节发展;人物较多时,要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数字较多时,要注意数字问题等等。总之,凡是可能影响学生听懂的地方,备课时都要注意,这样,上课时遇到问题,就较容易处理了。重点可能是难点,但难点不同于重点,重点各班可以相同,但难点各班并不一样。听力课的难点,就是本班学生不容易听懂,较难理解的地方。对难点,首先要弄清听不懂、不理解的原因,是词语、语法问题呀,还是知识性的问题。找到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解除心理障碍
    声音是不能停留的,听的人处在一种被动状态。除了录音可以反复听,对话时听不明白可以问以外,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是一听就过去了,听不懂也没办法,不像阅读那样,不明白可以反复看,不懂的词语可以查字典。因此,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也有的一听不懂就心烦,或者干脆放弃。
    解除这种心理障碍,要从多方面做工作。其实,我们设立听力课,正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因而很受同学们欢迎,上课热情非常高。我们的《听力课本》,为了适合菲律宾学生的程度,经过了多次修改,课文部分既有句子、对话、又有故事性、趣味性很强的短文,深受学生喜爱。心理障碍,主要发生在程度较差的学生身上,老师要更多地关心这些同学,告诉他们听不懂的时候不要着急,更不要急躁,不要因为一两个词听不懂就耽误下边的内容,要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线索,抓住关键的地方,对比较差的班,刚开始时还可以提示课文要点。总之,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学生听懂,对基础较差的同学更要多一份关爱,鼓励他们进步。学生听懂了,心理障碍也就解除了。
    五、创造情景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看电影、电视时,因为有具体的场景,我们很容易理解它的内容,老师上课也是一样,如果能结合课文内容,创造一些情景,学生对课文也比较容易理解,听力课是靠听觉理解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创造一些情景,就显得更重要。
    创造情景其实并不难,方法也多种多样,例如:《听力练习》中的一些插图,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卡通画;会画画的人可以动手画一些画面;现代技术发展很快有条件的可以从网络上选取一些画面,截取相关的电影、电视的一些画面,制成光碟等等,都可以创造出很好的情景。
    我们还可以用语言创造情景,有时候几句话就可以创造出一个情景。例如:我们常常用伞,听《伞的风格》这篇短文,只要问一问学生在什么时候用伞,不用的时候把伞放在哪里?就可以创造出符合课文内容的情景。我们介绍一些和课文相关的背景材料,也是为了创造一种情景,导入课文。我们的教材是按单元编写的,听力课的内容和华语课、阅读课密切相关,有时甚至是同一故事的继续,让学生回忆一下前边的故事,导入本课,也就创造了一种情景。
    总之,创造情景的方法非常灵活,多种多样,希望老师们很好地运用这种教学手段,取得丰硕成果。
    六、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特别强调语言环境对学习语言的重要,主张学楚语应在楚国,学齐语应在齐国。在菲律宾,学华语的语言环境不太好,尤其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口语能力,华校、华社应该努力创造一种学华语、用华语的较好环境,为学生华语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许多华校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下几种做法对提高听力很有帮助。
    1、强调用目的语上课
    我们强调用目的语上课,就是要求老师上英语课一定要用英语,上华语课一定要用华语,只有在个别情况下才用一点点母语或媒介语。这样才能创造一个较好的语言环境,训练学生的听力。如果上华语课一会儿说英语,一会儿说菲语,一会儿又说学生也不太懂的闽南话,就会显得非常混乱,把学生搞得糊里糊涂,怎么能学好华语呢?
    2、组织多种活动
    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不少华校想了很多办法,组织了多种华语活动,例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话剧表演、华语晚会等等。这些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活跃了学生生活。
    我们在编教材过程中,比较注意影视等声像资料,我们的许多课文故事,都有卡通片、电影片、电视片;许多风景名胜,电视也有介绍。这样就有利于老师们用声像来配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听力。平时老师们也可以从电视上录下一些适合学生程度的节目,配合华语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欢乐的环境中学好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