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国的太极拳
太极拳是中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武术项目之一,很早以前就在中国流传。太极拳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呢?古人认为,天地初分时期为“太极”,由“太极”生出太阳、月亮,再由太阳、月亮生出世界万物。因此,“太极拳”的意思是“最早”“最高”的拳,表示了人们对这种拳的重视。太极拳的创始人是明末清初的拳师陈王廷。陈王廷是河南温县陈家沟人,是明末武术名手,曾带兵在山东作战,于晚年研究武术。陈王廷身为武将,接触武生较多,便于汇集众长,为他研究创制太极拳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陈王廷所编太极拳《十三势》五套,结合了经络学说,为后来发展成体育医疗保健的拳套奠定了基础。 太极拳的种类很多,按架势可分三类: 1.大架势——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和简化太极拳,通常采用大架势。大架势的特点是拳式舒展大方。2.中架势——以吴氏太极拳为代表,其拳式大小适中。3.小架势——以孙氏、武氏太极拳为代表,拳式小巧紧凑。其中的简化太极拳和八十八式太极拳是中国国家体委采取流行最广的杨氏太极拳整编的。 太极拳的特点是轻松柔和、连贯均匀、圆活自然、协调完整。练太极拳要做到“心静”,意识引导动作;注意放松,全身协调;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实践证明,练太极拳可以增强体质,并可辅助治疗高血压、溃疡病、肺结核、神经衰弱等疾病,而且疗效显著。长年坚持打太极拳的人,不论在体格方面,还是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骨骼系统、神经系统的功能方面,都比一般人的状况好。这也是当今世界上出现太极拳热的重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