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时间切勿“一言堂”
焦辉郢 教师的责任是什么呢?古代文学家韩愈对教师的责任有过明确的说明:“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对教学对象应具有什么态度呢?教师常用教育家孔夫子的“诲人不倦”要求和鞭策自己等等。正是由于多少年来教师明确自己的责任,有正确的工作态度,努力工作,无私奉献,所以在教学上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为国为民培养出了很多人才,功不可没。这些正确的思想至今还在指导我们的工作,而且将会继续下去。 基于上述的指导思想,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教师唱主角,形成了教学上的“一言堂”,常常是为了让学生听懂,教师反复地不厌其详地讲,而忽视了教学对象的积极性和课堂上互动效应。如果只有教师的积极性,而无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被动地学,必将是事倍功半。众所周知,现在有很多有志之士早已发现这个问题,母语的各学科教学中正在进行这方面的改革。 其实一个教师需要根据本学科知识的特点,习得的规律,确定并实施自己的具有实际效果的教学方法,调动起学习者的兴趣,这才是完美的教学。我常常想为什么有很多的学者即使给几千人讲学,讲一两个小时,也会让听众兴趣盎然?是因为对自己的授课专业知识的深刻了解,和对授课技巧的灵活掌握。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 我认为作为语言教学,同样需要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是通过在听、说、读、写四方面反复不断地训练和应用中获得的,而不是通过宣讲获得的,所以课堂教学千万不可“一言堂”,应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教师以简单易懂的精练的语言加以说明后,给学生更多的开口和练习的机会,在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尝试语言的感觉,检验自己听的效果,还可以反过来帮助理解和巩固所学的语言点。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计算:以大学生的汉语课为例,一般一个班有八个学生(小班),一节课五十分钟,除去检查旧课和布置作业的时间,学习新课的时间充其量也不过四十五分钟。即使是老师讲解语法点的时间占全课的三分之一,也只有三十分钟的练习时间,平均一个学生只有2.7分钟的练习时间。这短暂的时间对学生来说何其宝贵啊!如果学生走出课堂以后,再没有了汉语的语言环境,课堂的时间不就显得更加宝贵了吗? 课堂上争取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增加了相当大的授课难度。为什么?因为老师备课要考虑到很多方面,例如: 一、确定语法点,即讲什么? 一篇课文或对话中你选择哪些语言点?选择几个语法点?这要因教学对象而定。选择的语法点的难易程度和量的多少都要适度,这个度就是学生的程度。对初学者,从单词到一个最简单的句子都是新课,而对有一定程度的学生选择时一般最好别超过六个,要有取舍,选择在语言交流中使用频率高的语法,要“摘西瓜,不捡芝麻”,否则挤掉了操练时间。 二、考虑教法,即怎样导入和教授新语法点? 首先,要考虑用什么样的语言讲解才是又简单又通俗的?这个语法有没有架构可循?怎样的板书有利于学生理解? 其次,举什么例句学生才易接受?必须注意例句中的每个词都应该是学生学过的和本课的生词;内容应该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还要举课文中的例句。 三、怎样操练? 即采用什么类型的方法练习(替换、组句、问答、游戏等)才能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采用什么形式操练(单唱、齐唱、连锁问答等等)?怎样提问不同程度的学生?怎样才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等等。 总之,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不是只要重点准备授课内容、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就可以上好课的。更不是简单的我讲你听,要准备的是诸多方面的内容。 以上所云,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训和经验总结出的一点点体会。一言而蔽之:珍惜课堂上每分钟的时间,切勿“一言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