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玛中校友心系母校
黄如才 玛中是印尼玛琅中华中学的简称,曾以东爪哇最高学府的荣誉闻名于印尼。 玛中由于教师素质高,教学管理严密,培育出了数以千计的华人精英,遍布全球各地。在印尼、中国、香港、台湾、澳洲、美加、欧洲各地,有不少玛中校友成了卓有成效的科学家、博士、教授、医生、企业家,或在跨国大企业中担任高层行政职务。 玛中虽于1966年被迫停办,但她“团结友爱,为社会做奉献”的校训深深扎根于每一位玛中校友的心里。1996年全球玛中校友1700多人,在香港纪念母校建校50周年时,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凝聚全球校友的智慧和人力、物力,在新世纪里作出新奉献的课题。1999年正值玛中建校55周年时,全球各地校友代表900余人又汇聚澳门,他们饮水思源,怀念印尼、怀念玛琅。当他们得悉印尼经历了经济危机后百业待兴的信息后,都特别关注;当他们得知在印尼改革进程中,许多华社精英为促进印尼经济复苏,正积极投入各个建设领域,发挥各自的才能和利用各自的关系网络重建印尼的家园时,都很赞赏。尤其是听到关于印华文化重新振兴,印尼各地华社都在各尽所能地办起补习学校的消息,更是兴奋不已。代表们强烈要求印尼各地和香港的玛中校友组织,藉纪念母校建校60周年之机,成立建校筹委会,在母校所在地,筹建一所高素质的高等院校,为培育华社精英和印尼经济、科技人才,作出新的努力。在著名银行家、高班校友李文正博士的倡议下,各地代表一起握手,共同表了决心。原玛中教师吴建民博士从美国发来贺电,表示能在他有生之年看到玛中精神继续发扬光大,特别感到欣慰。留美校友黄和金博士表示愿为筹建学校的工作积极献策。玛琅玛中校友会主席黄赞绪还特意率团到泉州,在玛中创始人黄怡瓶老先生陵前进行祭拜,并表示要用实际行动让老人家的九泉之灵受到慰藉。 两年来,厦门盛会所产生的共同愿望,在全球的玛中校友中日益广传,激发了大家的奉献热情。厦门、上海的校友组织多次来电催促,北京和广州的校友会托人前往香港和泗水,转告国内校友们的迫切要求。在欧美、澳洲、日本等地的校友,还通过电子邮箱,提出了他们的许多建议。2002年10月间,终于形成了全球玛中校友共识的洪流。 2002年11月7日,泗水玛中校友会主席邀请了印尼三地校友组织和香港玛中校友会的代表,共同协商。会议一致决定,根据玛琅玛中校友会、泗水玛中校友会、雅加达玛中联谊会、旅港澳玛中校友联谊会和北京、上海、厦门、广州四大地区校友组织的共同倡议,成立了“全球玛中校友纪念母校建校60周年筹委会”,并确定纪念活动的目标为“在玛琅筹建高等院校”。发起单位一致同意,立即发函敦请全球各地校友精英、原玛中教师、玛琅华社前辈100多人为荣誉顾问和顾问。筹委会成立的第二天,原玛琅新力、大众、领侨等小学的校友组织和玛琅银河篮球队的负责人,即刻表示愿意参与协办。年轻企业家、大爪哇地产商协会的华人主席戴教奇校友,乐意承担重任,当执行委员会主席。执委会各部负责人近150名,主要由在玛琅的校友负责。筹委会还在北京、上海、厦门、广州、台北、澳洲、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地设立了联络处。 玛中校友在进入21世纪第三个年头之际,以强大的凝聚力,汇合了全球各地校友精英和在印尼的年轻力壮的校友企业家,正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印尼东爪哇的山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