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知识——汉语的语序
语序(词序)是汉语语法中主要语法手段之一。我们用词造句,表情达意,要注意词语的排列次序。例如,用“书”“死”“读”三个词,按其位置先后,可配搭成三组不同的词语:①读死书(读书不结合实际);②死读书(拼命读书);③读书死(因读书致死)。这些都用来批评那些爱读书而不得法的人。我们应该读书得法,“读活书”“活读书”,这才是正确的途径。这种词语的先后排列次序就叫做语序(也有称“词序”的)。在成语中,同样几个词,排列的先后次序不同,意思就大不一样。例如,“过河拆桥”(比喻忘恩负义)和“拆桥过河”(比喻自讨苦吃),又如“大有人在”和“有大人在”,“胆小如鼠”和“鼠小如胆”,“打落水狗”和“落水打狗”,“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没吃饭”和“没饭吃”等等。前后词语、语序不同,表意有别。如果把“存在决定意识”说成“意识决定存在”,意思则完全相反了,前者为唯物观点,后者则为唯心观点了。如果把“不很认真”说成“很不认真”,“不甚理解”说成“甚不理解”,意思深浅、轻重有别,前者基本肯定,后者就基本否定了。因此,对词语的排列次序,不能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