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华文教育一瞥

    
    本报讯:《联合早报》上一篇署名杨凡的文章说,最近有机会到印尼东爪哇一些城市和市镇探访,有幸与华裔朋友们谈论华语学习的现况。面对华文断层三十多年的严峻局面及培育新一代掌握华语的急迫性,华社将办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由区域性的华文统筹小组策划和协调,各地的华语补习社兴办起来了。他们经过不断摸索和失败,总结经验,如今各种类型的补习社,犹如百花齐放,有适合幼儿的唱游班、儿童识字班、成人进修班、文凭班、教师进修班等。补习社根据学员的程度,灵活教学,因材施教。对于初级学员,分班采用了印尼语和华语双语教学,到中级、高级班则逐步采用全华语教学。
    我看了他们所使用的自编教材,非常生动活泼,通过生活化的内容,因地制宜,将汉语拼音、词汇和会话由浅入深,灵活机动地融合,使学生们饶有兴致,并且自然地掌握华语。
    一位开办补习社的业者说,学生学华语的积极性空前热烈,而令人意外的是,印尼土生土长的学生学华语的积极性远比华裔子弟要高,他们非常珍视学华语的机会。虽然土著学生学华语的条件不如华裔子弟好,但他们通过阅读、看录像带、听华语歌曲等为自己创造学习机会。他们更不畏惧困难,不怕失败,敢于开口讲华语,进步幅度比华裔子弟要快。
    我还拜访了泗水市的一所大学,大学的文学院去年新开办的中文系有百来名学生。虽然按我们的标准来看,他们的水平还不高,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高。教师们领取相当微薄的工资,但对中文教学一丝不苟,对中文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令人肃然起敬。师生们努力创造学习华语的环境,办中华文化习俗展览、表演,假期还到中国浸濡学习。
    目前,校方非常迫切希望有善心人士为他们捐赠中文图书和视听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