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文的新途径

    
    在美国的孩子,要上学,要玩,还要学钢琴、打球、游泳,剩下能学中文的时间实在不多,关键是要抓机会。每次来美探亲,不论对孙子还是外孙,都是我教中文,老伴教数学。但后来我们慢慢又有默契:教数学的也要利用机会教点中文,以求一举两得之效。老伴退休前在国内从事数学教学40余年,大、中、小学都教过,也搞过函授教育、成人教育、师资培训,编过教材,做过教育研究工作。她的学生在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中有4名得过奖,包括一名一等奖。这次来美探亲,她带来了一套《小学数学奥林匹克起跑线》,选题的实用性、参赛性、趣味性很强,很适合孩子课外学习。有时一个题目做出了,孩子真有点得意忘形,还要拿去考考他们的博士爸爸、硕士妈妈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加油站。而数学因为是万国课程,孩子的基础一般较中文为好,加上好的引导,自然更易培养兴趣。老伴结合教数学,顺便掺和点中文内容,不知不觉间达到了教学的效果。做应用题时,常常让11岁的外孙自己读题目;对7岁的孙子,则将常用字、学过的字点出来,让他认读,读不出再教。写答案则让孩子标上量词,如元角分、时分秒、只块张;还教认一些必需出现的词,如总共、全部、平均、每人等。有一次,孙子做的题目中有红黄蓝白黑5种盘子,一下就把这5个字全教了。现在两个孩子所掌握的汉字中,有些最初就是在做数学题目时学的。做题还能帮助孩子辨析某些字义,学点简单的语法。如有一个题目,问汽车需再跑多少时间,外孙却做到共跑多少时间就完了,没有减去已跑的时间。“再”与“共”本是两个熟字,但孩子看得不仔细,一字之差,整个答案都错了。这时候向他讲两个字的含义和区别,比平常凭空讲要深刻得多。此外,如:和与或、共与各、和的积与积的和,都是通过数学教语文,并用语文去弄清数学概念,使两者相互得益。在教学中我和老伴密切配合,她教过的字,我再纳入中文教学的轨道。其中如甲、乙、丙等用处不广的字,一般不花太多时间再教。而对那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字,则和别的生字一样,通过分析字形、字义,让孩子认读、默写、组词、造句,以帮助加深印象,巩固效果。有了这第二渠道,孩子在学中文方面的进步自然更快了。
    
    在教数学中结合教中文,既是顺手牵羊之举,孩子又比较有兴趣,容易接受。推而广之,恐怕教别的课程,也可这么做的。总之,我们觉得,只要心头放上孩子学中文这件事,认真地去抓,孩子学中文的机会还是很多的,形式也是多样的。
    
    (美国陶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