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民间玩具“兔儿爷”
过去过中秋节,中国人除了祭月、赏月以外,还有给小孩儿送兔儿爷的习惯。兔儿爷的样子可神气了:粉白的嫩脸,长长的耳朵,头戴金盔,身披战袍,背上插着小旗,手里还拿着捣药的臼和杵。它的坐骑有狮子、老虎、梅花鹿和骆驼,有的还坐在莲花宝座上,真是威风凛凛,神气十足。祭供之后,兔儿爷就成了孩子们的玩具。这只玉兔,据说就是当年嫦娥奔月时一起带到月宫的。 关于兔爷还有一个传说呢: 有一年,北京城里忽然闹起了瘟疫,几乎家家都有病人,吃什么药也不见好。月宫中的嫦娥看到人间烧香求医的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到人间去为百姓们消灾治病。玉兔变成了一个身穿素白衣裙的少女,当天就来到了北京城。她去敲开了一家家的大门,但是,人们打开门一见到她,都不敢让她进去。玉兔低头一看恍然大悟:只有办丧事的人家才穿白的衣服,现在人们家里都有重病人,看到我一定觉得不吉利,我应该换一身衣服去试试。玉兔儿看见身边的神像穿着一身铠甲,就借来穿在了自己身上。玉兔穿戴好后,又去敲人家的门。人们一见她这身打扮,吓了一跳,后来一听说她会治疑难病症,就让她进屋来了。玉兔给病人吃了红、白两种小圆饼,顿时,病人的精神就好起来了。玉兔走了一家又一家,治好了很多病人。人们感谢玉兔,都要送给她东西。玉兔什么也不要,只向人家借衣服穿。这样,玉兔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衣服,有时候象个卖油的,有时候象个算命的,有时候又象个卖菜的、唱戏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是女人打扮。病人太多了,玉兔跑得再快也忙不过来,她就骑马骑鹿、乘凤乘鹤;或者骑上狮子、老虎,走遍了北京城内外。 在人们的赞扬和感谢声中,玉兔高兴得有点忘乎所以,把自己的两只长耳朵露出来了。拜月的人们看到这人身兔首的少女,觉得很奇怪,抬头看看月宫,发现嫦娥身边的玉兔不见了。大家这才明白,原来是月宫中的玉兔来到了人间。玉兔忙了一天一夜,消除了北京城的瘟疫,就回到月宫中去了。可是,她那美好的形象却永远留在了北京人的心中。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也有身着各种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态,非常可爱。每到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人们还都亲切地称她为“兔儿爷”、“兔奶奶”呢。 后来,那些巧手的艺人们又把人身兔首的兔儿爷做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形象,有卖油的,算命的,剃头的,坐茶馆的,娶媳妇的……真是应有尽有,小孩儿们可喜欢了。兔儿爷也就成了人见人爱的民间玩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