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旅游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周屹 对外汉语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多年来,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总是维持着传统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固然能教会留学生掌握一套汉语规则,但当他们走出课堂与中国人打交道时,却总会碰到不少交际障碍。他们觉得中国人说的汉语并不是他们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汉语,他们并不了解中国人……事实告诉我们单纯的课堂教学不能满足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必须开辟一个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作为对外汉语教学 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文化旅游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第二课堂的必要性体现在: 首先,旅游是人们普遍喜爱的一项活动。如今,许多旅游者已不满足于简单的游山玩水,富于知识性、历史性、教育性的“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学生走出课堂,参加旅游是拓展视野、增加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旅游作为一种课堂外的现代教育形式,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古人就有提倡“游学”的传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八方友”历来就是令人向往的。这一点同样也值得对外汉语教学界的重视。 其次,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但同时他们更希望能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习俗。而要达到这个目的,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走出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方法。把文化旅游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第二课堂,让留学生在文化旅游中寻找语言学习过程中所遇问题的答案,从而把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结合起来,汲取教室里学不到的营养。 再者,旅游已成为留学生来华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几乎所有的留学生都在假期等业余时间游历中国。把文化旅游按教材顺序、有计划的导入对外汉语教学,使留学生不再是单纯的游山玩水,而是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旅游,这样,既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又能受到留学生的欢迎。 文化旅游对对外汉语教学的作用 语言与社会是紧密联系的,语言是活的语言,只有在运用中才能掌握语言。我们不能关起门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而应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上去学语言。因此,开辟文化旅游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第二课堂有以下几个作用: 1、通过文化旅游帮助留学生理解、消化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通过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的结合,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 许多留学生都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说法,也学过有关万里长城的文章,但长城到底美在哪儿,奇在何处?中国人为什么会引以为骄傲呢?让留学生实地去旅游,通过亲身体验,来品味其中的意境,体会长城在中国人心目中的感觉,进而也会明白为什么会有“钢铁长城”的比喻。这难道不胜过老师在课堂上反反复复的讲解吗? 2、通过文化旅游扩大留学生的知识面,补充、促进课堂学习。 旅游归来的学生总能掌握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其他学生不知道的知识。中国许多景点都有楹联、石碑等,当地也流传着不少民间故事、历史人物传奇、历史事件等等,通过旅游,留学生获得了生动的历史知识,同时也帮助他们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性。 3、通过文化旅游接触普通中国人,增强了留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一般在我国的大学校园里,留学生的宿舍与校园其他部分相隔离,他们很难与年龄相仿的中国学生交流,因些他们练习汉语技巧可能很困难。不少留学生因此渴望和中国学生合住一个宿舍或住在当地的中国普通人家。鉴于当前的国情,这点暂时较难做到。我们可以通过文化旅游来满足留学生的需求,学生可以参加相应的文化旅游项目,例如“做一天上海人”、“做一天北京人”。留学生借助已学的汉语与中国普通百姓接触、交流。通过这种活动,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体味当一名中国人的感觉。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只有让留学生亲身参与,他们才能产生体会。而这一切不是课堂上的照本宣科所能达到的。 4、通过文化旅游促进个性发展,更好地发挥个人的优势,满足多样化需求。 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具体目的是千差万别的:有的是出于职业目的,学习汉语是为了担任汉语教师、汉语翻译或从事汉语研究工作;有的是出于职业工具目的,学习汉语是为了用汉语从事外交、外贸工作;有的是出于学术目的,学习汉语是为了用汉语从事有关的研究及学习某种专业;有的是出于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升学或提高文化素养……学生的目的虽然不同,然而在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中却无法体现出不同。所有的留学生只是根据不同的汉语水平而非不同的学习目的来编班,这势必造成课堂教学内容的“贫富不均”,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则不能“消化”。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曾教过一名乌克兰留学生,她对鲁迅的文学作品非常感兴趣,今后打算从事鲁迅研究,因此她购买了不少相关书籍并开始试写鲁迅文学评论。然而同一班级中的其他留学生对此并无兴趣,因此课堂教学的内容并不能满足她的需求。为了更好地理解鲁迅作品的内涵,她旁听了中文系的文学课,与中国学生一起听课。可是由于语言问题,听课并没有达到预计的效果。她并没有灰心,而是外出旅游了一次。她去了绍兴,参观了三味书屋、百草园,又到了上海的鲁迅公园、鲁迅故居,追寻鲁迅生前走过的足迹,这对她的帮助很大。自此,她觉得自己对鲁迅的作品又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最后她终于如愿以偿地写出了一篇鲁迅文学作品评论并获得了中文系老师的好评。可见,不同学习目的的学生可以在课堂之外通过“寓教于乐”的文化旅游来促进汉语学习,获得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综上所述,文化旅游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第二课堂很有必要,能更好地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文化旅游必将成为留学生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