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趣出发引导孩子学习汉字
——谈读报纸识汉字 目前,识字教学在中国很受关注,在中国各地有许多学者提出各种各样的识字教学法。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课程的目标、社会的要求、学生的需要来决定。 中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指出长期以来中国语文教学的失误在于:“实用性不强,学了不管用”、“要写,写不上来,要说,说不上来”,值得我们深思。要学生强记4000个汉字,记忆力好的学生可能办得到,当然代价也不小。识字本身不是最终目的,识字是为了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在现实生活里,一个学生该掌握多少个汉字呢?让我们看看新加坡《联合早报》各类新闻和副刊各用多少个字。根据去年底笔者在早报电子版抽选的一些样本统计,本地新闻用字量为2719个,外国新闻为2547个,体育新闻为1700个,财经新闻为2031个,言论版为2561个,副刊为3107个。如果不计算仅出现一两次的用字,则各版的用字量依次为2109个、1933个、1088个、1504个、1800个和2251个。 早报的用字量虽然不大,但已足够把所有相关重要的信息传达给读者。笔者也发现,早报各版面的用字量和用字略有不同,从体育新闻的1700字到副刊的3107字,总用字量为3778字,在6个版面都用到的字只有1262个,这1262个字是早报的常用字。 笔者再分析识字量与覆盖率的关系:1262个早报的常用字,可以覆盖早报字汇量的95%;1798个早报的常用字,覆盖98%;2194个早报的常用字,覆盖99%。换句话说,掌握了1262个早报的常用字,阅读早报任何版位,在100个字中,可能遇上5个生字。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在100个字中,你可能学到5个生字。 早报可以作为学生的辅助读物是显而易见的,利用早报作辅助阅读教材也可以使课室语言更接近社会语言。课外读物对学习华文是很重要的,有学者建议小二到小六这5年间学生应阅读150万字的课外读物。花一点时间鼓励学生多阅读,学会阅读方法,教学生从上下文推测生字生词的意义,远比强记4000个汉字来得简单、容易、有趣味和有教育意义。 从《联合早报》的用字量看来,认字不在多,而是在精和准。如果学一些与现实生活无关的生僻字,不能理解字的意义和有关词语搭配、用法等等,又有什么用呢?根据统计,2000个常用字,可以覆盖现代一般读物字汇量的90%;3000个常用字,覆盖95%;3500个常用字,覆盖99%。学校规定的生字量,应该足够学生日常的需要。 我国的华文教学,识字活动一般是采取随课文分散教学。学生学习生字都在具体的课文语言环境中进行,把生字与全句联系起来学习,容易理解这些生字的含义。 由于华文不是其它科目的教学媒介语,所以学生除了在上课时学习外,并没有多大机会应用所学过的生字。所以,鼓励学生多阅读华文读物和经常使用华文华语,从生活中提升华文华语的能力,是比较实际的做法。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得到许多乐趣。让孩子接受真正有意义的教育,过一个快乐的童年。(新加坡)林保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