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于奔命

    
    奔命,意思是奉命奔走,指的是因为接受命令奔走而劳累。这个成语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
    子重是楚国的一员大将,在楚国围攻宋国的战役中立了大功,他就向楚庄王要申邑、吕邑两个地方作为封赏。楚庄王同意了。可是掌管邑地的申公巫臣劝楚庄王说:“我们要靠这两个地方的赋税养兵、防御敌人,没有了申邑和吕邑,别的国家来进犯我们怎么办呢?”楚庄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驳回了子重的请求。从此子重对申公巫臣怀恨在心。
    不久,子重子反合谋杀了巫臣的全家,并夺去了他家的全部财产。这时巫臣在晋国做刑大夫。他得知这个消息后,给子重、子反写了一封信说:“你们这两个陷害忠良、贪得无厌的家伙,我一定叫你们奔波疲竭而死!”
    后来,巫臣来到吴国,带去9乘车和25个人,教吴国的士兵射箭、布阵、防守,以攻打楚国。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吴国出兵征讨楚国,又向楚国的附属国进攻,逼得子重在各地之间来回奔波抵抗。这一年里吴国7次进攻楚国,使子重、子反没有片刻的喘息机会。吴国在巫臣等人的带领下,借机扩大地盘,成为春秋时期的强国。
    这个成语后来也用于指忙于奔走应付各种事情,弄得很疲乏。比如在介绍自己的经历时,你会听到有人说:“前几年工作、应酬很多,弄得我整天疲于奔命,现在终于好一点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