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
春秋末期,周王朝的权利完全衰落,成了空架子,诸侯国争当霸主。诸侯国内部一些卿大夫拼命扩大自己的势力,有的甚至超过了国君。 晋国在春秋时期曾当过霸主,可到了春秋末期,晋国实际上已成了好几个小国,国君成了傀儡。卿大夫各自割据地盘,只剩下智、赵、魏、韩四家,四家的大夫当时是智伯、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其中智伯势力最大。他想废掉国君自己当国君,就想出了一个削弱其他三家的办法:他借口国君要去讨伐越国,力量不够,要四家各献出100平方里土地给国君。由于晋国国君实际上被控制在智伯手里,所以三家如果从命,智伯就可以轻易得到300平方里土地;如果哪家不听,他就以违抗君命问他们的罪。 韩康子和魏桓子胆小,按数献出了土地,只有赵襄子不听他这一套。智伯气坏了,联合韩魏两家攻赵,并讲好胜利以后由三家平分赵家的土地。赵襄子看三家来势凶猛,只好退守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晋阳城城墙坚固,武器精良,粮草充足,军民勇敢,智伯只好引来晋河水将晋阳城围住,整整围了三年。 赵家的大臣偷偷去找韩魏两家,向他们讲明利害关系,希望他们和赵家联合,一起对付智伯。韩魏两家心里明白,智伯是个贪得无厌的家伙,野心很大,一旦攻下晋阳城后就会转过来收拾他们,于是决定和赵家共同对付智家。 韩魏两家派人扒开了晋河的堤坝,放水淹了智家的军队。智伯狼狈逃跑,在逃跑的路上被赵襄子的军队杀了。智伯一死,他的地盘就被赵、韩、魏三家瓜分了。这是发生在公元前453年的事。 到了这时,“春秋”后期的十几个大国,经过激烈的战争和兼并,只剩下齐、楚、燕、赵、韩、魏、秦七个大国和几个小国,七国都想扩大自己的势力,相互之间战争不断,史书上称的“战国时期”开始了,七个大国被称为“战国七雄”。与此同时,各国的奴隶制也在逐步瓦解,中国历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的新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