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钱

    
    在商品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人都离不开货币,而中国又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钱币的国家,历朝历代的钱币实物浓缩地反映出制币时代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民风民俗和铸造工艺的水平,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正所谓“五朝兴衰事,尽缩钱币中”。
    中国各个时期的古钱币经历了4000多年历史的考验,创造了70多项世界之最,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中国古代钱币萌芽于夏代,起源于殷商,发展于东周,统一于秦代。最早的货币是天然海贝,这种天然海贝是从海滨地区运到中原来的,天然海贝由于外形比较漂亮,美观,那么刚开始是作为一种装饰的用品,以后逐渐演变成货币形式。随着商品交换的频繁,贝经常会供不应求,于是产生了石贝、玉贝、骨贝等不同质地的仿制贝钱。青铜贝钱则是其中的代表。由于铜贝大小、质量、价值比较统一,因而具有天然贝钱无法相比的优越性。铜贝的出现,开启了金属铸币的先河。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形态各异的古钱,其形状大多模仿当时的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比如楚国从贝币发展成文字贝,俗称为“鬼脸钱”、“蚁鼻钱”。中原农业区从劳动工具农具铲演变出来“布币”,沿海和北部地区、渔猎地区又根据它的渔猎工具——刀削,演变出来“刀币”。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统一了钱币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外圆内方的半两钱,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币制改革,同时传达出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这种铜币避免了以往钱文复杂难辨、大小各异,轻重不一、币值不明等弊病,制定了适应需要的重量和形制。半两钱的使用是我国钱币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这种外圆内方的钱币在形制上从此固定下来,并为历代沿袭,直至清末。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开始,开始铸开元通宝钱,即“宝文钱”,宝文钱的出现代表了信用货币的概念已经形成。这是中国第二次钱币革命,持续流行了1300多年。宋代出现了标有皇帝年号和铸币时间的“纪年钱”。这种钱币纪年制度比欧洲钱币纪年要早300多年。
    清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张之洞吸收了西方铸币的先进技术,向英国购置了造币机器,在广州筹建造币厂,率先开创机器制币,实施了中国钱币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古代钱币上的钱文各体兼备,堪称当时的书法艺术精品。钱币上的文字和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字不断发展变化最好的记录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