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校长刘人怀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校友、各位老师和同学们:
    
    你们好!
    
    初冬的羊城,虽已渐透丝丝寒意,但此刻我们的心情却是格外温暖。值“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建院50周年庆典”隆重召开之际,我谨代表暨南大学对华文学院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国务院侨办领导、各位嘉宾、校友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
    暨南大学创办于1906年,是一所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的国立高等学府,也是国家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100所大学之一。“暨南”二字源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朝向南方(东南亚)办学,也即将中华文化远远传播到海外。早在建校初期,学校就制定校训:“忠、信、笃、敬”,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培养造就人才,要求学子们做到语言忠诚老实,行为敦厚严肃。今天的暨南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优势突出,师资力量雄厚。学校设有16个学院:国际学院、理工学院、生命科技学院、信息科技学院、医学院、药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法学院、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华文学院、深圳旅游学院、珠海学院和教育学院,集文、史、经、管、法、理、工、医、生命、教育等学科于一体。其中旅游学院是国内首家通过世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质量认证的高等旅游学院;国际学院是中国第一个采用全英语授课的学院。此外,暨南大学还是新中国第一所设有医学院的综合性大学。目前,全校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28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88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和48个本科专业。全校现有各类学生26881余人,其中全日制学生19659人,来自世界5大洲52个国家和港澳台3个地区的学生7484人。学校现有院士2人,专职教师1363人,其中教授225人、副教授560人。
    长期以来,学校坚定不移地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宏教泽而系侨情”。1993年6月,在国务院侨办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已经走过40年历程的广州华侨学生补习学校和暨南大学对外汉语教学系以及预科部合并,组建成立了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继续弘扬中华文化,发展华文教育,传播华夏文明,促进文化交流。
    从华侨补校到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经历了整整半个世纪。在这半个世纪里,不管中间经历了多少历史变故,补校和暨南大学总保持着某种渊源和感情。
    华文学院作为暨南大学面向海外开展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的专门学院,每年有来自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在这里学习汉语,研修中国文化。华文学院采取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办学,设有对外汉语系、应用语言学系、预科部、函授部、华文教育研究所等教学和研究部门,招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汉语言专业”和“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开设汉语长短期进修班、华文师资培训班、中华语言文化冬夏令营游学班、寒暑期短期汉语进修班及周末汉语培训班等多种层次的教学项目,并可根据需求定制专项语言文化培训课程。是海外学生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地。
    除了对外汉语教学,预科部也是华文学院办学的重点之一。目前预科部设有大学预科班、先修班和预科初、中、高级班,主要招收港澳台侨高中毕业和初中毕业的学生,预科结业后可直升暨南大学有关本科专业,也可参加全国高校对外联合招生考试,进入国内其他大学本科专业学习。
    暨南大学是中国大陆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维系海内外炎黄子孙亲情和开展中外文化交流的一条重要纽带,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而华文学院则是暨南大学向世界各地传播中华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窗口。无论是当年的补校,还是现在的华文学院,她的成长都一如既往地得到了国务院侨办的直接领导、关心和支持。暨南大学也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继续支持华文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为充分发挥华文学院的窗口作用,我们已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如教学商榷制度、外出调研制度、学术交流制度等。以此为基础,我们还将加强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我们的队伍,实现教学师资高学历化、专业化、梯队结构合理化,使华文学院成为能承担各级各类对外汉语教学和重点、重大科研任务的教学研究中心,在学科理论和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汉语本体研究中形成一支较强的科研队伍,并进一步帮助学院扩大对外招生和合作办学,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外宣传,加强与国外著名大学、华文教育机构、驻外使馆等的联系与合作。同时,支持华文学院发展远程华文教育。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作为华南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窗口,我校已将其作为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建设目标列入学校“211工程”建设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以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国家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今日校友汇聚暨华园,抚今追昔,但见桃李争妍,硕果流丹!让我们一起祝福华文学院,共同创造华文教育更加美好的前景!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