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语文宜从念诗开始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中国启蒙读物《三字经》的开端,全文上千字,几乎所有中国古代的儿童都倒背如流。学语文,不论是中文或者英语,都应该由字入手,咏唱诗歌尤其见效。这是香港一项领先世界的科学研究的最新发现——印证中国古老智能的伟大。
    这个名为《脑神经科学与语文教学研究计划》的项目,由中文大学教授杜祖贻和前教育署副署长关定辉牵头,汇集中大、港大、城大和理大等跨学科教授力量,用了3年时间,研究18间中小学和幼儿园学生学语文情况,详尽结果于10月底公布。先学字还是先学句子?或者同步学习?关定辉等的研究发现,由字而句最适用:“先学字,连带要认识字义,然后才延伸至造句。中国古人实在聪明,让幼童从《三字经》起步,然后是《千字文》等等。”事实上,中国古语“三岁定八十”已获得科学界论证成立。
    有些人说古典文学深奥难懂,不宜学也不必教。香港初中中文新课程索性取消范文,改而推介“六百篇章”(白话文为主)。但杜祖贻教授透露,他们找来宋代词人秦观的《雨霖铃》,还有《金陵怀古》、《临江仙》等,让保良局朱正贤、萧汉森小学的学生读这些初中甚至高中程度的古诗文,“老师说,同学们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起劲。”
    据说上述两所小学都准备引入古文,而中文大学前任和现任校长,高锟和金耀基,都是学古文的。香港伍华小学以至内地上百万小学生,近年更掀起诵读古典文学的热潮。古文难读?古诗无用?可以休矣!
    这项研究又发现,要学好普通话和英语,应该由拼音起步,特别是在幼儿园阶段。师资是关键,洋教授长于读,华人教授则善于听,最理想的办法是,兼取中西教学之长。关定辉和杜祖贻都期待,通过其研究心得,让香港以至华人学生,把学好英语的时间减少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