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世界上最著名的猴子
在中国的文学和戏剧里,猴是常见的角色之一。猴是动物,但在文艺家的笔下,猴却成了人神的综合体,塑造猴子形象最出色的文学作品是吴承恩的《西游记》。 《西游记》的故事来自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僧人玄奘历尽艰难险阻,到印度取经的真实事迹。唐僧取经的故事,600年来在民间广为流传,经过无数人的创造、取舍、增删、修改、加工,吴承恩成了最后的集大成者。全书共100回,41个故事。书里讲的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所以人人都喜欢看,被后来的评论家称为“奇书”。 这部神话小说的主角齐天大圣孙悟空,神通广大,能够上天入地,一个跟头就是十万八千里;他正直勇敢,一双火眼金睛能识别所有妖魔鬼怪;他一路忠心耿耿,保护师傅西行;他崇尚自由,率性而为,又调皮可爱,喜欢搞恶作剧,常常让人哭笑不得……最让人羡慕的,就是他有一身高强的本领,不仅会72变,而且随便拔根毫毛就可以变出想要的东西……他的至情至性和无拘无束,代表了人类精神中最自由和顽皮的部分,也成为了无数人理想的象征和寄托。后人甚至将它当做神祗来膜拜。 《西游记》中的美猴王,从小说跳到舞台和银幕上,一样大受欢迎,从京剧到卡通片的“大闹天宫”,都脍炙人口,甚至京剧中还有专门扮演孙悟空的“猴戏”,维妙维肖;中国功夫里有模仿他的形象的“猴拳”。直到现在,孙悟空的形象还被广泛应用到各种艺术形式中,享誉中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