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认后写”电脑教学法将成华文教学模式之一

    
    中国上海学校开发的一套“先认后写”的电脑教学法有可能成为新加坡未来华文教学的一种模式。
    这种教学法主张利用多媒体互动方式教导孩童同步学会拼、读、认汉语拼音和汉字,目的是在短时间内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对华文的兴趣。例如,教导学生认“啊”字时,电脑荧光屏上会同时出现“啊”字、其声母“a”以及“A”的英文大写字母,并播出该字的发音。也就是说,学生不但能马上认识到字形、拼法和念法,也学会从英文键盘上找到拼出该字的大写字母。
    这套称为“电脑识字教学法”的汉字教学法由上海市实验学校创立,据介绍,该教学法在实践中取得显著的效果:6岁的一年级孩童在10周内认识1000个汉字,并写出600个汉字。它于2000年获中国政府承认,成为中国7种正规汉字教学法之一。
    上海市实验学校是开办中小学和高中的10年制学府。执行校长李酉亭指出,传统的教学法往往强迫学生反复写生字,以期他们把林林总总的象形文字牢记于心,然而这对手部肌肉未完全发育的孩童来说,是极为痛苦的差事。“而且,研究显示,孩子一般只须练习两遍到四遍就足够了。”
    据了解,电脑识字教学法的一大优点是利用孩子对电脑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孩童的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相对而言变得次要。
    据上海市实验学校校长介绍说,这套识字教学法能够减少来自讲英语家庭的新加坡孩童的华文学习障碍。在该校就读的日本、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孩童,一般的学习进度都与当地学生同步,显示出这套教学法并不受家庭语言背景太大的影响,也“没发现孩童把汉语拼音与英文混淆的现象。”
    新加坡教育部有关官员评价说,这套教学法是很有特色的方案,值得借鉴。“如果要学生会写所有认得的字,就会认得慢,也就没法多阅读。如果有办法让他们尽快认识很多字,他们就会开始读很多华文书,培养起对华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