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海外教中文

    
    我们两位来自国内的汉语教师在菲律宾怡朗中山中学学习、工作已逾9个月。9个月走来,一路风尘一路歌。就这短暂而又充实的9个月,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回顾,希望能够对今后来海外进行汉语教学的老师有所启发。
    首先,配合学校大力推行简化字与汉语拼音。当前华文教育所面临的许多问题,纵然与社会的外部环境有关,但与教学上的繁体字偏难、注音符号复杂也有一定的关系。针对这个问题,中山中学特地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同时在每周校内的教师学习会上有意识地加强巩固。因此,现在学校的绝大多数教师都已经做到能较好地使用汉语拼音教学、繁简字并用。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坚决主张识繁写简,使用汉语拼音。事实证明,汉语拼音与简化字,正是学生选择学习华语的重要原因。
    其次,改变教材、教法。中山中学当前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教材偏难,教学方法滞后。现在的孩子思想前卫,甚至都已经是后现代主义了。如果学生连基本的华语听说能力都没有,老师还在教“朝菌不知晦朔,夏蝉不知春秋”等文言文,这就好比盖房子不打地基一样,你盖一层,就倒一层,你教多少,学生就忘多少。即使学生勉强死记硬背下来,仍然不知所云。除了教材偏难外,还有教学方法偏旧的问题。很多教师仍然在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姑且不管学生能否听得懂,5分钟、10分钟他们也许还坐得住,久之,恐怕就要大闹天宫了。
    既然教材、教法都有问题,那就得变。我们学校采用了华教中心的教材。但是,这里学生的水平普遍偏低,学习华教中心的中学教材,还是偏难,学生学起来很吃力。我们两位志愿者只好找一些适应学生实际水平的课文作为辅助教材。同时,尽最大努力保持教材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让前面学过的词语、句子和语法在下一课中得以重现,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教学方法上,我们坚持采用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坚持精讲多练,课堂中除了肯定老师的主导地位外,更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努力丰富课堂教学。会话课上,教授一些关于购物的日常用语时,我们就自己购买一些苹果、橙、糖果、饼干之类的东西带到教室,将讲台布置成柜台,让学生自己扮演售货员与顾客,教师负责指导与维持秩序。这种上课方式学生觉得新鲜有趣,课堂就活起来了。上华语课时,我们将班级分成四个小组,方便大规模操练。学生在25-35分钟之后,会产生一种心理疲劳,这时就需要另外的一些兴奋点来刺激学生。于是我们就采用简单的游戏方式,比如听音乐传手绢、传玫瑰花之类的游戏,来调动课堂气氛,在游戏中操练,巩固已学的知识,将教学再次推向高潮。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常常交换彼此的意见,不断创新,尽量让每一堂课丰富起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华语的兴趣。
    第三,努力创造学习华语的语言氛围。由于当前华校学生的升留级、考大学与华语成绩无关,造成学生思想上对华语学习极不重视。此外,由于父母常年忙于生意,没有时间与孩子交流,社会大环境与家庭小环境都使华语“无用武之地”。学生只有下午的两个小时能与华语亲密接触。怎么办呢?我们在学校有关负责人的带动下,开始了一场创设语言环境提倡讲华语的运动。升旗典礼、开会时,校长带头讲华语,学校教学楼二楼被辟为华语专区,学生进中文办公室要求讲华语,小商店买东西要求用华语。在这场创设语言环境的运动中,我们两位老师就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自己的任务。每个星期一、五早上的升旗典礼上,我们都要教全校的学生一些简单的生活用语。下课的时候,我们跑到小商店去值班,帮助学生完成华语购物。遇到学生不懂的词语,就顺便教他们,做到在应用中学习华语。同时我们还成立了汉语兴趣小组,组织那些有兴趣的孩子参加,在游戏中学习华语。我们还常常组织学生收听、观看介绍有关中国人文、地理知识的CD、VCD等,努力培养学生对华语的感情和兴趣。平时,下课后或打球时,我们常跟学生边玩边聊天,边交流边学习。由于我们是小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代沟,而且有许多共同的话题,学生乐于和我们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讲华语。这样的一些活动,都增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还培养了师生间的深厚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