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的学问
中国人素有饮茶的习惯。在长期的饮茶历史中,人们积累了很多关于冲泡茶叶的经验。除了对茶叶的选择外,人们也发现了水质、器具以及冲泡技术等对茶的冲泡效果的影响。 首先,泡茶用水的选择是很重要的。陆羽曾在《茶经》中明确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一般说来,天然水中,泉水是比较清净的,杂质少,透明度高,污染少,水质最好。但是,由于水源和流经途径不同,所以其溶解物、含盐量与硬度等均有很大差异,所以并不是所有泉水都是优质的。天然水可分硬水和软水。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的水称为硬水;不溶或只含少量的钙、镁离子的水称为软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碳酸氢钙或碳酸氢镁引起,称为暂时硬水。暂时硬水经过煮沸,所含碳酸氢盐,就分解成不溶性碳酸盐,这样硬水变成软水。水的硬度会影响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软水中含其他溶质少,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高,故茶味浓;而硬水含有较多量的钙、镁离子,茶叶有效成份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如水中铁离子含量高,茶汤会变成黑褐色,这是茶叶多酚类物质与铁作用的结果。所以泡茶用水以软水、暂时硬水为佳。在天然水中,雨水和雪水属软水;泉水﹑溪水江河水属暂时硬水;部分地下水属硬水,蒸馏水为人工加工而成的软水。 此外,水温对冲泡的效果也有影响。泡茶烧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软水煮沸泡茶,茶汤香味更佳。如水沸腾过久,即古人所称之“水老”。此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茶叶之鲜活味就丧失了。泡茶水温的掌握,主要依泡何种茶而定。绿茶,一般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应用80℃至90℃为宜。茶叶愈嫩绿,冲泡水温愈低,这样茶汤才鲜活明亮,滋味爽口,维生素C也较少被破坏。在高温下,茶汤颜色较深,维生素C大量破坏,滋味较苦,也就是说把茶叶“烫熟”了。 其次,要泡出好喝的茶,要掌握茶叶用量。每次用量多少,并无统一标准,主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消费者饮用习惯而定。泡茶用量之多寡,关键在于茶与水的比例,茶多水少,味浓;茶少水多,味淡。 还有,茶叶冲泡时间和次数,差异很大,与茶叶种类、水温、茶叶用量、饮茶习惯等都有关系。据测试,冲泡第一次时,可溶性物质能浸出50%至55%;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第三次能浸出10%;第四次则所剩无几。所以,就如我们常讲的:“品茶,三个口,谓之‘品’,一泡茶,冲三次即可。” 水温之高低和茶用量的多寡,也影响冲泡时间之长短。水温高,用茶多,冲泡时间要短;反之则冲泡时间要长。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根据饮用者的口味来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