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的名称由来

    
    “胡同”即小街巷,在上海(南方)称“弄”。明代以后被官方规范为“胡同”。过去一般认为“胡同”是蒙古语城镇的音译或是蒙古语“水井”的意思,因为北京城区习惯以水井为中心分布居民区。最近有新的考证,认为“胡同”是汉语词汇。
    北京有多少胡同呢?据文献记载,在明代就多达几千条,其中内城有九百多条,外城三百多条。清代发展到一千八百多条,民国时有一千九百多条。新中国成立初统计有二千五百五十多条。后来合并了一些旧名,新命名了一些。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又拆迁改造了一些,发展至今,北京市有街巷名称约四千多个。
    从元朝开始,胡同的名称一直都只是靠人们口头相传。用文字写在标牌上挂在胡同口上,是民国后才有的。胡同的形成和发展,在其名称上也留下了历史变迁的痕迹,并反映出社会风情。
    一、以形象标志来命名
    路比较宽的就叫“宽街”、窄的叫“夹道”、斜的叫“斜街”、曲折的叫“八道湾”、长方形的称“盒子”、短的有“一尺大街”等。有的小胡同附近没有特别显眼的标志,胡同中种的树多,就有了柳树胡同、枣林胡同、椿树胡同等以树命名的胡同。
    二、以地名命名
    如银锭桥胡同等。为了区分,还在胡同名称前加上了方位词,象东坛根胡同、西红门胡同、南月牙儿胡同、北半壁胡同等。有的胡同恰巧建了寺庙,就以寺庙命名,如隆福寺街、大佛寺街、宝禅寺街、护国寺街等。
    三、以市场贸易命名
    老北京商业区比较集中,就有了以市场贸易内容为名的胡同。如鲜鱼口、骡马市、缸瓦市、羊市、猪市、米市、煤市、珠宝市等。
    四、北京的土语
    因为胡同名称是住在胡同里的北京人自发起的,所以有不少北京的土语在里边。象背阴儿胡同、取灯儿胡同、闷葫芦罐儿胡同。还有不少胡同带有儿音,更显得京味儿十足,象罗儿胡同、鸦儿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等。有些胡同名称还能表露出人们的美好愿望,如喜庆胡同、福顺胡同、平安胡同、永祥胡同等等。还有富于浪漫色彩的胡同名称,如百花深处、杏花天等,也有可笑的狗尾巴、羊尾巴胡同等。
    五、以衙署官方机构命名的胡同,如禄米仓、惜薪司、西什库、按院胡同、府学胡同、贡院胡同、兵马司等。
    六、胡同与人名
    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以后,他的功臣大都居住在北京,不少胡同以此得名。如永康侯徐忠住宅所在的胡同就叫永康侯胡同,即今天北城的永康胡同。武安侯郑亨住宅所在的胡同叫武安侯胡同,后来错叫武王侯胡同,即今天的西四北八条。今天的三不老胡同是三保太监郑和故居所在地。郑和人称三保老爹,他居住的胡同叫三保老爹胡同,后来讹称为三不老胡同。东城的无量大人胡同,即今天的红星胡同,是明将吴良大人胡同的误称。
    文丞相胡同、张自忠路、赵登禹路等胡同的名称都是人们为了纪念民族英雄而命名的,从而明确表达了人们对民族英雄的敬慕。
    明朝中叶以后商业经济发达起来,当时有些个体劳动者也以他们出色的劳动为他们居住的胡同留下了名字。如明朝南城有个姓唐的洗布帛的劳动者,他居住的胡同就叫唐洗白街,即今天崇文区的唐洗泊街。宣武区有条粉房琉璃街,那是粉房刘家街的误称。东城有个姓姚的工匠,铸锅铸得好,他家所在的胡同就叫姚铸锅胡同。北城有个豆腐陈胡同。
    有的胡同名称从元朝一直叫到今天也没有什么变化,像砖塔胡同。有的胡同的名称却随着改朝换代不断变化,最多的一条胡同竟会有五、六个曾用名。也有些胡同名称,本来取得比较粗俗,后来一点点逐渐改文雅了,如驴市胡同改成了礼士胡同、猴尾巴胡同改成了侯位胡同、鸡爪胡同改成了吉兆胡同、瘦肉胡同改成了寿刘胡同、屎壳郎胡同改成了时刻亮胡同、臭皮胡同改成了寿比胡同、牛血胡同改成了留学胡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