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华文教学中汉语的“部件教学”
北京华文学院 盛继艳 所谓“汉字部件”,即“现代汉字字形中,具有独立组字能力的构字单位,它大于或等于笔画,小于或等于整字。”(费锦昌《现代汉字部件探究》,《语言文字应用》1996.2)部件教学在华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汉字教学、词汇教学和学习者自学等方面。但从现有的教学状况来看,部件教学虽意义重大,却未受到充分的重视,相反地存在着诸如:部件介绍零散、不成系统;部件教学过于随意、缺少计划性;忽视部件教授,由笔画直接过度到整字或仅采取整字教学等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给初级阶段的、母语是拼音文字的学生识记汉字带来了较大困难。 本文首先对部件教学在华文教学中的意义作概括性分析,然后就如何进行部件教学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旨在抛砖引玉,引起从教人员对汉字部件教学及其研究的重视。 一、“部件教学”在华文汉字教学中的意义 “部件教学”是华文汉字教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是一种最为有效的汉字教学法。 首先,从汉字的形体来看,汉字是由不同数量、不同功能的部件依照不同的结构方式组合而成的。“汉字部件的数量、功能和组合方式(位置、置向、交接法),是每个汉字区别于其他汉字最重要的属性,汉字的信息量主要是由部件来体现的。”(王宁《汉字构形理据与现代汉字部件拆分》,《语文建设》1997.3)部件以有限的形式组合成大量的汉字,并依靠自身所负载的“构意功能”(表形、表义、示音、标示)来实现对汉字字义或字音的指示。可以说,部件教学是华文汉字教学的基础内容,不通过部件,就无法对汉字进行讲解。 其次,从汉字教学的内容来看,汉字教学主要包括“字音、字形、字义”三个方面,其中字形分析是汉字教学的核心内容,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来指明字形与字义、字音的关系。字形分析即“结构分析”,汉字结构分为整字、部件、笔画三个层级,部件是整字和笔画的中介,是结构的核心,因为“无论造字还是考字,都是从部件出发的。” (石定果《语言教学与研究》,《汉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1997. 1)通过部件教学,可以让学习者明白构成一个汉字的每个部件,对该字的字义和字音,或指示或曲折暗示,都有它特定的意义,从而促进学生对汉字特征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加速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和掌握。可见,部件教学在华文汉字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此外,从华文汉字教学法的有效性对比情况来看,“部件教学”是其中之最。需要明确的是,这里所谓的“有效性”指的是能够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速度。对于“部件教学”在华文汉字教学中的这一重要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理解: 第一,从汉语构形系统来看,“部件教学”是提高汉字教学效率的最可行方式。“组成汉字的构形元素不是无限的,而是可以归纳为一定数量的单位。”(梁彦民《汉字部件区别特征与对外汉字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6)有统计数字:7000个通用字中总共有246个意符,5631个形声结构中包含了1325个不同的声符,部件数量远远少于汉字总量。另外,246个意符中的54个构字能力很强的意符,构成了4898个形声结构,约占形声结构总数的87%(陈原《现代汉语用字信息分析》,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可见,部件教学可以化简学生识记汉字的过程,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有效提高学生的认读与书写汉字的能力,是提高汉字教学效率的最可行方式。 第二,汉字教学的三种常规模式的对比结果显示:“部件教学”是最实用的汉字教学法。由现代汉字的三个构形层级(笔画-部件-整字)决定,汉字教学的常规模式也有三种,即笔画教学法、部件教学法和整字教学法。笔画法较为传统,在汉语母语教学中始终受到高度的重视,但在华文教学中却遭到部分学习者的质疑,其原因:基本笔画虽量少、简单易记,但运用于加工笔画较多的汉字时,却不免过多过繁,而且还要时刻注意笔顺。所以,笔画法仅适用于笔画简约的独体字,对于大部分合体字的加工,不仅没有发挥出任何优势,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记忆负担,不实用。整字法同笔画法一样,比较有效地作用于独体字,若仅用整字法来进行汉字教学,难免出现难度过大的弊端。另外,汉字系统中合体字占有相当比重。综合各方面因素,介于笔画法和整字法之间的部件法,既避免了笔画法的繁琐,又摆脱了整字法的高难度,可以说是对外汉字教学中最为实用的一种。 第三,汉字系统中绝大部分字符的组合方式决定,“部件识记”法是一种快捷的汉字识记方式。有统计表明:7000个现代汉语通用字中,属形声结构的有5631个,约占通用字总数的80.5%,这一偌大群体在整字的组合上,往往采用的是1+1的方式,即一个音符加一个意符。这样的组合关系既简单明了,又有音义关系的提示。基于这一语言事实,我们可以借助部件教学,充分发挥该组合关系对于汉字识记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创设一个利于识记的良好认知环境,这样,学习者识记汉字显然就容易、快捷得多了。 二、“部件教学”在华文词汇教学中的意义 在华文词汇教学中,“部件教学”最突出的意义在于有助于词汇释义。部件教学这一意义的呈现,主要是由汉语词汇系统的构词特点所决定的。 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这些单音节基本上都是语义的承担者,可以作为语素构成大量单音节词。汉语的每个音节都与一个汉字相对应,也就是每个单音节词在汉字系统中都存在着一个与之对应的汉字,由于汉字的表意功能,这个汉字在成为记录该词的符号的同时,也成为了该词词义的承载体。因此,汉字教学中的部件教学法可以直接作用于单音节词的释义教学。 单音节如此,双音节亦然。古、近代汉语的词汇系统以单音节词为主体,而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则发生了双音节化,双音节逐渐占据了优势。双音节词的构成主要是通过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来实现的,部件对单音节的释义功能也就势必会作用于双音节词。即使双音节化的过程中,两个单音节词的词义可能要经过双音节词义的选择,但大部分部件所负载的意义信息对词义的指示作用仍然有不同程度的保留。 总之,一方面汉字部件所承载的意义信息能够直接,并较充分地作用于汉字字义,另一方面根据汉语词汇系统的构词理据,汉字字义又可以影响词汇意义的形成和表达,所以汉字部件教学是有助于词汇意义的解释和理解的。 三、“部件教学”是学生自学和阅读的需要 “部件教学”除了有益于汉字和词汇的课堂教学外,对学生的课外自学和阅读也是十分有益的。首先,部件的掌握是大部分学习者自学生字的需要。下面是两组对初级上学习者所进行的自学生词情况的调查统计: 第一个问题是:碰到不知道读音的汉字时,怎么办? 查字典的17 先问别人,后查字典的11 算了(含有时候)的3 调查人数30 第二个问题是:碰到不知道读音汉字,怎么查字典? 部首查字法的18 电子词典直接书写法的6 猜字义(音),母语反查字音(义)的 4 调查人数30 在第一组数据中,采取“算了”的态度的三个调查对象中,有一人是先问别人,再查字典,有时候算了;两人不去查字典,只是问别人,或者算了。这一调查结果说明:在遇到不知读音的汉字时,大部分学习者都要查字典。 在第二组数据中,有两名调查对象未对查字典的方式作选择,不排除两者在没有可以直接书写汉字的电子字典的情况下,对不知读音的汉字无可奈何。从调查结果的数据来看,大部分学生是采用部首查字法来认识一个不知读音的汉字的。 从以上两组调查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在只知字形不知读音的情况下去认识一个汉字,绝大部分学习者要运用部首查字法来实现自己的自学目的。所以,从学习者自学生字的角度来看,进行部件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汉字部件的理解和掌握也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需要。制约汉语学习者阅读能力提高的因素有很多,词汇量少是其中之一。一篇文章中,如果出现一些不认识的字(词)时,势必要影响阅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阅读速度。对于这一难题,加强词汇识记、训练,提高词汇量虽是根本,但即便是汉语功底很好的操汉语的中国人,在广泛的阅读当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也是在所难免的,何况我们讨论的汉语初学者。当然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是培养通过汉字字形的分析,结合上下文来猜测其语义的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我们学生的阅读很有可能是在不能查字典或不可以查字典的情况下进行的。那么要培养这一阅读能力,基本问题是指导学生对汉字的字形进行分析,这就对部件教学提出了需要。 四、“部件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部件教学”在华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决定从事华文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不仅要对部件教学予以重视,而且要留意其教学法方面的研究。对此,我们曾有过一些思考和体会,在此提出,意在与同人交流共进。 “部件教学”的总体设计应体现这样几条总的原则: 第一,对部件的介绍要注意由简到繁。汉字笔画的繁简影响汉语学习者对汉字识记的正确率,常用、简单的汉字错误率最低。所以,对于汉字初学者来说,入门阶段的部件介绍宜简不宜繁。此外,由简至繁还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对汉字学习的畏难情绪,有利于日后的深入学习。所以,无论从识记规律上,还是从学习者心理的角度,遵循部件介绍由简至繁的原则都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杜绝随意介绍,体现阶段性和系统性。部件教学的重视决非是遇字就拆分,见新部件就讲,应该在由简到繁的原则基础上,把部件有计划地、分阶段地介绍给学生。部件教学还要有系统性,所谓系统,一指部件本身的系统性,如“亻”,为“人”字旁,在构字上常常表示与人或人的身体有关的意义,比如汉字:“你、他、体、俩、住”等;二是指部件在构字上的组合方式,也就是首先要让学习者明确汉字部件的组合并非无序的堆砌,而是有规律的,而后再对一些部件常出现的位置作介绍,如“亻、彳、纟”用于汉字的左侧,“辶、廴”用于左下半包围结构等,加深学习者对汉字构形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安排部件介绍的时序,应遵循常用优先、兼顾构字能力的原则。要实现这一原则,在部件和所用例字的选取上一是要参照相关的词频统计,二是要结合汉语教学。只有这样,才可能设计出既合乎教学规律,又满足学生需要的部件教学计划。 在遵循上述总原则的基础上,具体教学法上还应该重视如下一些方面: 第一,重视独体字的教学。重视部件教学不等于可以忽视独体字教学。汉字总体可以分成两大类,即独体字和合体字。虽然从汉字系统来看,合体字占绝大部分,但是独体字除了自身带有读音并表达一定的意义外,往往还可以作为部件,成为汉字的一个组合部分。教学中,应注意这一类独体字意义的解释,及其作为构字部件时在字形或发音上的变异情况。字形变异,如:心→忄(情)、小、(恭);火→灬(熟、煮);金→钅(锻、银);言→讠(语、说)等。发音变异,如:射→谢、榭;者→箸 、著、都(dū)等。 第二,汉字部件在构字上有角色上的分工,教学中应同等重视意符和声符。汉字是表意体系文字,汉字意符的构字能力远远超过声符,所以人们自然十分注重表意部件的教学和研究。但是从文字学角度来看,大量形声字的构成是通过在假借字上附加意符来实现的,我们可以借助构词能较强的常用声符部件,运用归纳排列法自然输入一些难写难记、使用频率不高的字词,方便学生认知,如:解(jiě/xiè)→懈、邂、蟹、獬等。此外,对于母语是拼音文字的学习者来说,能在表意的方块字中捕捉到与字音相关的部件,他们是很感兴趣的。那么部件教学中应如何权衡意符和声符?我们认为,以介绍意符为主,兼顾简约而常用的、构字能力较高的声符的引进,真正实现部件教学在华文汉字教学中的积极效应。 第三,应留意学生对汉字加工时,在构字的部件上常出现的错误类型,并进行总结分析。一些汉字部件在形体上十分接近,如:礻、衤;入、人、八;予、子;士、土;亻、彳;日、曰;贝、见等,学生很容易混淆,经常会出现“视”写成“衤”旁;“预”写成“子”旁;“赛”写成“见”底;“览”写成“贝”底;“冒”写成“日”头之类的错误。教师有必要对此做总结分析,并在教学中对相似部件的表意情况进行区别性讲解,减少或避免此类错误的出现。当然,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和书写还有其他一些错误类型,都值得总结。 第四,意符的表意特征不可忽视。部件教学的主体--“意符”,在形声字的构字过程中往往起着区别同音异词,对该词所属意类或所属意类的共性做模糊性指示的作用,其表达的意义往往是宽泛的,与所构成的汉字字义有一定的距离,部分部件的意义甚至还存在着变异的特征。这些问题在教学中不可忽视,应适时对学生加以说明。 关于汉字部件问题,文字学领域已有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也不乏一些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来研究识字过程中部件效应的佳作,这些成果对于华文教学中的“部件教学”都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相关研究的拓展与深入,也进一步证实了“部件教学”是华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和方法,值得重视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