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牡丹

    
    中国是牡丹的故乡,洛阳是牡丹的发祥地。牡丹的种植始于晋,兴于隋、唐,极盛于宋。千百年来,经过历代花工的辛勤培育,牡丹已有500多个品种,在四川、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引种栽培。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以独特的人文地理优势,成为重要的牡丹培植基地。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赏花是洛阳人民的古老习俗。唐代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等脍炙人口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当时人们倾城观花的盛况。
    关于洛阳牡丹,民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一年冬天,女皇帝武则天突然兴致大发,带着妃嫔、宫女到上苑饮酒赏雪。此时大雪刚停,只见那假山、凉亭、小桥、长廊等一切景物都穿上了洁白的素装;各种花草树木枝叶凋零,但经雪一打扮,犹如银枝玉花,显得格外的美丽。突然,她发现在那白皑皑的雪堆里,有朵朵盛开的红梅。武则天禁不住想:梅花再好,毕竟是一花独放,如果能下道圣旨,让这满园百花齐开,岂不更称心愿吗?于是,令宫女拿来文房四宝,当即写了一首五言诗:“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放,莫待晓风吹。”然后叫宫女贴在花园的假山上。
    宫女把武则天的诏令拿到上苑以后,吓坏了百花仙子。大家赶快聚集一起,共同商量对策。
    桃花仙子胆最小,瑟瑟缩缩地说:“武则天心毒手狠,什么样的事都干得出来,咱们不敢违抗呀!”有几个小花仙子也怯生生地附和着说:“是呀!咱们还是早作准备,提前开放了吧!”牡丹仙子不同意她们的意见,说:“百花开放,各有节令,开天辟地,四季循从。岂容凡人逆天乱地?”但是百花仙子们怕得罪武则天,还是强忍着严寒开放了。
    第二天,宫女向武则天报告,武则天面对众卿,得意忘形;百官也趁机恭维她。忽然,大家发现花丛中唯有牡丹未放。武则天生气地说:“大胆牡丹!竟敢如此放肆,抗旨不开!放火焚烧,一株不留!连根铲除,贬出长安,扔到洛阳邙山,叫它断种绝代!”当时的洛阳邙山,沟壑交错,偏僻凄凉。武士们把牡丹连根掘出,连夜装车送住洛阳,扔到了邙山岭上。
    谁知,牡丹一入新土,就又扎下了根。来年春天,满山翠绿。邙山的人很早就喜欢牡丹,家家移种,户户育植。后来城里人听说了,也纷纷跑来移栽。牡丹仙子看洛阳人这样喜爱牡丹,非常高兴。一到谷雨,株株怒放,千姿百态。观赏牡丹的人,扶老携幼,朝暮不断,人海花海,盛况非凡。
    因为这种牡丹在武则天的烈火中骨焦心刚,矢志不移,人们赞它为“焦骨牡丹”。后来经过洛阳人的精心培育,花儿更红更艳了,所以后人给它起名叫“洛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