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漫话灯笼
中国人喜爱灯,是因为灯能驱逐黑暗,带来光明。因此,大凡年节或吉祥喜庆的日子,人们都要悬灯结彩藉以庆贺。俗话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可见张灯结彩在中国春节期间是一个多么重要的习俗。 中国制灯的历史源远流长,历代的制作工艺都有所不同。灯如引之室外,就得配置防风设备,外加竹骨纱罩则成笼。所以人们把有笼的灯称为灯笼。中国的灯彩是综合绘画、剪纸、纸扎、编织、刺缝等工艺,利用本地出产的竹、藤、麦秆、兽角、金属、绫绢等材料制成,有很高的工艺水平。旧时苏州制作的花灯,远近闻名。中国古代的花灯中,以宫灯和纱灯最为著名。 每年正月初五以后,各式各样的灯彩逐渐上市,琳琅满目,洋溢着浓厚的民族色彩。上元佳节的晚上,是灯的总汇和展览。不论京都华苑之地,还是乡村小街两旁,到处都是灯的海洋。 现在,灯会、灯展已成为人们娱乐生活中的盛事。北京的宫灯、天津的宝莲灯、上海的金龙戏珠灯、广州的鸳鸯戏莲灯,都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现代的中国花灯不仅继承了造型美观,结构精巧的传统,而且融入了现代科学技术,显得更加美轮美奂,光彩夺目。(上元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