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汉语——致谢和道歉

    
    中国人不像许多外国人那样,总是将“谢谢”和“对不起”挂在嘴上,中国人表示致谢和道歉的方法不仅复杂,而且往往很特别。
    
    情况不同,客套话不同
    中国人在受到别人的好处时,一般感谢的不是具体事情,而是别人的情意。如英语中常说的Thank you for the tea(the dinner;the book;your time;all the trouble;everything;etc.)就不能直译成汉语。中国人在喝了别人献的茶后,一般说“谢谢”或“多谢”。在受邀请吃饭以后一般对主人说:“谢谢您的盛情款待。”受人赠礼后一般说:“让您破费真不好意思。”别人花了力量帮助你以后一般说“让你费心了”或“让您受累了”。麻烦别人以后一般说:“给你添麻烦了。”占用了别人时间以后一般说:“耽误了您不少时间。”如果致谢时说“浪费了你不少时间。”意思可不是别人的帮助没有用,而是为占用了别人的宝贵时间表示歉意。
    如对人失礼,一般说一句“对不起”、“抱歉抱歉”或“请多包涵”就行了。如因说话或做事不当而怕别人不高兴,也可以说“请多担待”。如果因做错了事而得罪了别人,就要诚恳地承认错误,如说“请您原谅,都是我的不是”“请多多包涵(原谅)”等。如果做了太对不起人的事,就要说“实在对不起,我向你赔礼道歉。”
    
    关系不同,客套话也不同
    在商店、旅馆、汽车上,都是顾客或乘客说“谢谢”,服务人员说“不(用)谢”或“不客气”。
    受人帮助以后一般说“谢谢”,帮助人的人可以说“不(用)谢”或“这不算什么”。如果别人花了很大力气或者帮助自己解决了很大困难,感谢的语气就要更加诚恳,如说“太感谢您了”,“多亏您的帮助(关照)”,“我真不知道怎样感谢您才好”。如果别人帮助自己救了急难,自己心里非常感动,还可以说“您太好了,我永远也忘不了您”,帮助者的回答一般是“不用谢,这是应该的”,把帮助人看成是助人为乐的道德要求。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救人急难受到感谢时往往爱说“这是我们的职责,还希望您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在中国,关系越亲密,客套越少,“谢谢”或“对不起”也就很少使用。感情深厚的夫妻,关系亲密的恋人之间,客套话几乎用不着。如果说声“谢谢”或“对不起”,反而会引起误会,以为你在开玩笑,或者认为对方如果不是生气了就是在故意疏远关系。(摘自《学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