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汉语——接受礼品
中国人喜欢送礼。恭贺新年,参加婚礼,探望病人,应邀赴宴以及不经常的访问都会送礼。 过去,中国人不习惯送花,传统上送礼还讲究贵重。去亲友家探望时,一般习惯带点糖果、点心或烟酒,或者给小孩儿买个玩具,给女子买件衣服或装饰品,给老人买些点心或营养品。除老年人和周岁婴儿外,中国人一般对生日不太重视,也没有寄生日贺卡的习惯。祝贺新婚也习惯送点实用的衣物、用具或装饰品。中国人一般不会用自制小玩艺或用过的东西送人,否则会使对方产生被人瞧不起的感觉。给最亲密和最心爱的人才可赠送自己常用的或长年精心保管的喜爱物品或珍贵旧物,以作为自己对对方感情诚挚和永不变心的证明。对方也会精心保管它,有种见物如见人的感觉。这种赠礼往往发生在亲人长久分离的时候或情人之间。 中国礼品包装讲究红色和彩色,不用白色或黑色,认为“红”代表喜,“黑”“白”代表丧。 中国人相信好事成双,认为单数是拆散友情,是不吉利的象征。所以送礼要送双数。当然送一盒点心或一盒糖也是可以的。 中国人送礼一般不习惯附上名片或祝愿的话,只在祝贺新婚的礼品上附上“喜”字,在祝寿的礼品上附上“寿”字。 中国人跟别国人一样,给人送的礼品一定是自己喜爱的或认为是好的,但客套话很特别,往往爱说:“东西不好,拿不出手,表点心意吧。”“没有什么好东西送给你,实在不好意思。”如果真以为他是随便拿件不好的东西送人,那就误会了。中国人这些客套话的真正意思是“您太高贵了,我的礼物配不上。” 中国人接受礼物时也不是高兴地感谢和痛快地接受,而总是要推辞一番。如说:“您何必破费呢?!”“您的情我领了,但是礼物不能收。”“我有,您留着自己用吧。”送礼人绝不会以为他不喜欢礼物或看不起送礼人,因此还要坚持送给他,说:“这只是一点心意,您就收下吧(留作纪念吧)。”“您就别推辞了,这点东西实在拿不出手。”中国人接受礼物时推辞的态度出于谦虚和礼貌,表示“我无这个荣幸去享受您那高贵的礼物,因此不敢接受。” 中国人收下礼物后,也不习惯当场打开来看,并表示自己正想要这样的东西,因为送礼人会以为打开包装是要检查礼品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表示礼物正是自己所喜爱的,那显得就太贪婪了。对收下的食品或饮料也是放在一边不动,如果当场分给人吃喝,送礼人也会以为受礼人不喜欢留下,或者自己没有东西招待客人。 中国人受礼后还要留心以后找机会回赠。(摘自《学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