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报讯(记者 姚萍):“2002年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民族舞蹈暨中华武术夏令营”于8月10日下午结束。来自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州的几百位华裔青少年和他们的带队老师在北京市汇佳学校度过了难忘的8天夏令营生活。他们除了学习中国民族舞蹈和中华武术外,还游览了长城、故宫、颐和圆,并进行了陶艺制作、篮球比赛、文艺表演等活动。他们的收获很大,为此,记者采访了部分带队老师。
来自文莱的郑爱桃老师已是第二次带队来参加夏令营活动。这次她带来了12名女生,全部参加舞蹈班的学习。她们刻苦训练,除了学习舞蹈基本功外,还学习了蒙古舞、古典舞等。她认为,此次夏令营在课程安排上非常合理,学生有很多时间进行训练。她说:“我的每一个学生都不想回去,因为在这里,她们不仅能学到东西,她们还能有好吃的,还有好玩的。她们过得太愉快了。”

郑爱桃老师(二排右一)和她的学生们
陈权是老挝万象市寮都公学(华侨私立学校)的老师。他这次带领的26位学生也全都参加舞蹈班的训练。有的学生原来没有舞蹈基础,在第一天的训练时紧张得哭了,但经过几天的训练生活,他们学到了很多舞蹈知识。在闭营式上,他的学生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学生们认为,能上台表演,看到了自己的成绩,没有白来,学到了东西,很自豪。除了学习舞蹈外,他的学生在汉语方面也有提高。以前没有开口说过汉语的,现在终于开口了,还经常问,“这是什么?”,“这个怎么说?”他认为,这样的夏令营很好,真正让学生学到东西。

陈权老师
韩国领队田世宏是中国侨民协会的副监事长。他带领的22名学生有的参加舞蹈班训练,有的参加武术班训练。刚开始,很多学生是抱着玩的心态来到中国的,但是,第一天的紧张训练就让他们改变了想法。学生们为能和世界各地的学生一起同住、同吃、同欢、同乐、同玩而感到开心。他认为,夏令营活动是推动中华文化的极好机会。他带来的学生中,大多数接受过中华文化教育,也能用简单的汉语表达思想。通过夏令营活动,学生的汉语能力有所提高。他们为自己是华裔而自豪,也同样为自己能说中文而自豪,因为生活在国外,虽然同为华裔,可“为什么他会说中文,而我却不会说?”这样的问题时常困扰一些人。

田世宏老师
卡城太极武术院的蔡耿章院长兼总教练是此次加拿大的领队,他认为这次夏令营活动安排很好,虽然时间很短,但“每分每秒都与主题有关”。他的学生虽然在加拿大都学过武术,但这次来仍然学到了新的东西。这里的老师水平高,教学安排细致、周到,不同级别的学生区别对待,同时加强了基本功训练。他说:“由于现在的武术越来越走向专业,因此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种夏令营创意很好,孩子除了能学习中国文化外,还能真正学习汉语。如果还有机会,我会再带学生来学习的。”

蔡耿章老师
新西兰领队梁继超是奥克兰现代中文学校的老师。他说,“寻根”之旅,真的是让孩子寻到了东西。中国舞蹈、武术的一招一式让孩子更加了解中国,通过学习,中华文化之根在孩子的脑海中永远留存。新西兰正值冬季,不是暑期期间,但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了解中华文化,特意让孩子请假出来参加夏令营,来到中国补习“中华文化”这一课。主办单位选定的主题非常好,孩子们真正寻到了根。同时他希望,由于地理位置、气候等的原因,是否能专门组织南半球国家的“寻根之旅”活动,他相信,那样的话,回中国寻根的华裔孩子会更多。

梁继超老师和他的学生在颐和圆

美国营员的合影

老挝营员和中国老师在一起

中外学生在一起交流

营员们相互留下联系地址

中外营员为离别而痛哭

小营员在认真练习扇子舞基本动作

相互交流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