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也有中文隐忧
文/筱筠 说到中文的式微,总以为那是只有海外华人社会才必须面对的问题。没想到香港也有类似的隐忧。尤其到了香港回归祖国八年后的今天,还有人在为香港中文大学的教学语言争论不休,这才明白原来香港中大的中文教学是广东话教学,广东话被等同于中文。这实在有点讽刺,堂堂的中文大学居然把普通话排斥在教学语言之外。 这次引起香港中文大学教学语言之争的原因是,学校有计划增招外地学生,考虑到语言沟通问题,才觉得应该以英语教学为主。这事引起了多数学生不满,且以创校人钱穆大师坚持中文办学的风骨为据,纷纷表示抗议。然而,人们不禁要问一句,倘若钱穆先生还在世,这些学生是否能以普通话与他交谈? 事实上,语言问题早已在香港中大的本地人与内地学生,或两岸去的学者之间造成了沟通障碍,内地或台湾去的人不谙广东话,香港人又说不来普通话,他们之间的交流唯剩英语了。就此而言,香港中大的英语教学提议不也有其合理性? 以港人的特质学习语言并不困难,问题在于香港一部份人的本港意识太浓厚。虽历经了一百年的殖民地沧桑才回归祖国,可是许多人的意识却还停留在过去的历史中。此外学习普通话除了个人的态度外,还必须经由政府的推广宣传作用产生效果。 普通话是中国标准语言,在中国大陆,方言种类数以千计,但凡受过教育的人都会说普通话。菲律宾亦然,方言虽多达80多种,也只取“大家乐”为国语。广东话是方言,自然不可作为标准语言。 笔者以为香港需要思考的是普通话的定位问题,应从各方面评估把普通话定为标准语言的合理性,而后摒弃一切政治因素或意识形态的偏见,从今开始真正行动起来,由幼儿教育入手,循序渐进,终有全港会说普通话的一天。(来源/菲律宾世界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