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世界汉语热的隐忧

2005年6月7日

    
    文/王呈伟
    
    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在教授中文课程,基础教育阶段对汉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求职、应聘汉语水平证书也成为员工的一个重要筹码;据统计国外有近亿人在学习汉语,世界汉语热开始了。但是相应的一些隐忧更要引起人们的关注。
    
    近日网上正热载一篇文章,说得是外国的一所乡村中学一位老师介绍中国《西游记》的情况。老师是这样向学生解释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中国的和尚去西方旅游的经历,这种旅游的性质实质是一种探险。他骑着一匹白色的马,带着一位名叫沙僧的仆人上路了。为了打发旅途的寂寞,他还带了一只宠物猴和一头宠物猪,途中经历了一些有意思的经历。学生们听后非常惊讶:一是想不到中国人这么热衷冒险,二是想不到1000年前中国人就喜欢宠物猪了!
    
    我们在对这个笑话发笑,有些载体也在用这个笑话传播着笑,笑声中让我们忘了诸多烦恼,忘了自己的民族是多难之邦。笑声中我们的思辩变得如此简单,我们只会笑!面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我想这个笑话的版本应该出自中国的某个写手,就是要把自己的伤疤置于昭昭的日下,如此的自我作践。我们仿佛成了《阿Q正传》中的王胡、小D或者就是阿Q都在哈哈地笑着,而欺压着我们的赵老太爷们则更加笑了。此时真正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眼里正含着泪滴。
    
    为民族立灵魂,我们现在读鲁迅的作品,总感到先生犀利的笔端流淌出的是对民族的热情和责任。身为中国一个的传统知识分子,以民族利益为上,他用智能和人格给后人立了一座丰碑,从不考虑自己的享受和名誉。倘以先生天聪之资,在医学界脱颖而出是自然之事。但他选择了为民族立灵魂,他得到了时人的尊重和后来者的景仰。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我们这里不去深论曹丕在《典论·论文》中的初衷是什么,但我们的确应该在里面借鉴到一代君王拥有的智能和高度,两千年之后他们的后人却在做最浅层的追求,哪里能显示我们民族应有生命张力。我们的民族血脉何以传承?我们的思想精髓何以走向世界?所以,社会呼唤应该有这样的知识分子来承担这个责任。
    
    俱往矣——看看最近各大媒体在聚焦的“清华校长失态”的新闻。笔者注意到《清华校长失态尴尬了谁》中出现的那些尴尬场面:读赠给宋楚瑜先生小篆书法诗《赠梁任父同年》,不识小篆引得学生们笑声连连;把向宋楚瑜赠送礼物说成“捐赠”礼物,引得下面学生一片嘘声。不识小篆也罢,紧张失措也罢,但是只要出于对对方的尊重,也应该好好准备准备——毕竟此时你已经不代表你个人了,你是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代表!其实通过这个事件折射出当代人的一种精神状态,缺乏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浮躁之风可窥一斑,真不知道学者们整天在忙什么,或者就知道每天什么都忙?
    
    可是我觉得这是今天这个时代的人们做事缺乏事前论证的智能。上个世纪胡适先生就提出科学的精髓是科学方法,而科学方法的精义则是:“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仅仅十个字却“成为本世纪中国最响亮的学术口号”。然而,对于这十个字,与其说是一种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治学的精神和态度。
    
    世界汉语热来了,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是好事,让我们有些紧迫感;有点忧患意识好,也是好事;能够响起那个“中国最响亮的学术口号”的回声,更是好事!(来源/光明日报)
    
    
    

 

 
·相会“汉语桥” 浓浓中国情 (6-7)
·菲律宾商总发放补助金鼓励华校学生求学 (6-7)
·出席中校毕业礼 加议员鼓励学生把握机遇 (6-7)
·《秘鲁通》中文网站正式开通 (6-7)
·美国新州普林斯顿中校秋季班开始招生 (6-7)
更多...
 
·新加坡教师:电脑教学激发学生学华文兴趣 
·澳大利亚首家孔子学院在西澳大学落成 
·13亿美元劝学中文 美华社积极响应 
·美国华文报纸肯定美中文化接触法案 
·中国崛起 汉语走红全球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