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与文化复兴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和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合作,在新加坡设立“孔子学院”,由山东大学提供合作支持,对提高本地中华语言文化的水平,促进华文作为第二语文的教学与研究,无疑是引进一注活泉。 中国近年对汉语教学日益重视,1987年成立的“汉办”越来越积极贯彻跨部门的领导小组交付的任务:向世界推广汉语,使汉语走向世界。遍设孔子学院便是去年秋才正式敲定的工作。坐言起行,从去年11月在韩国设立第一所孔子学院以来,短短两个季度里,全球就已经挂牌或签订了18所,地域覆盖欧、美、亚和大洋洲。汉办宣布,全球要设100所孔子学院,而这只是“初步计划”而已,其计划的宏大,可以想见。 据非正式统计,目前全球把汉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人口,已超过一亿。东亚国家,尤其热烈,例如,韩国就掀起一股汉语热,百多所大学设立了中国学或中国语的学系,还有数十所专科院校开设汉语课程。 “汉办”的宗旨和孔子学院的目标,是对准全球不懂或不太懂华语华文而又想学习这门“外语”(外文)的各国人民,与“英国文化协会”的功能有点相似,不仅提供一个“正宗”的教学机构,而且伴随着国力的日益强盛,通过遍布各地的分支网络和奖学金等等奖励措施,把文化输出到世界各地。 我们认为,这种做法应予欢迎和鼓励。一如李光耀资政所说,中国的崛起如果能以文化复兴的形式出现,最为理想,也就是回到中国的黄金时代——重建汉朝、唐朝和明朝的文化盛世。 这种文化复兴,首先须使中国语文成为世界广泛学习的语文,这样,随之而来,才能通过小说、诗歌、戏剧、文学、建筑、绘画、雕塑、电影、电视、漫画、电子游戏、时尚和服装、烹饪和优雅生活等等方式来广泛赢取世界的好感。 我们也知道,中国不仅通过汉办和孔子学院对外国外族积极提供教学,去年9月,还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的亲自倡议下,成立了一个跨党、政和全国人大更多部门的“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要动员社会力量支持世界各地的华文教育事业。 这个基金会一成立就提出宏图伟略,要在五年内为全球华文教育培训一万名教师,辐射百万名学生。单单2005年,就要邀请1000名教师到中国培训,另派出专家出国培训6000至8000人。基金会“海外师资培养计划”还准备培养一批教学、科研、管理并重的华文教学精英。总之,是要以“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协助解决世界各地华文教育面对的教材、师资、教学方法“三大挑战”。 而从中国教育界讨论的对外教学方法中,“全球化思维”和“本土化模式”两者并重,“信息技术”也直接用于华文教学,各种音像文字俱全的华文教学电脑软件,也频频开发出来推向市场,还可通过互联网,远距学习。这些都清楚显示,更灵活多样和影响深远的华文教学巨潮已经卷起,只要在过程中不发生政治、军事等问题的干扰,将如西方一些领导人所言:“21世纪,中文和英文将是全球最主要的两种语言。” 马来西亚副首相纳吉上个月呼吁该国教育部门研究聘用中国教师在国民小学教导华文,其所言有点令人惊讶,但对照当前形势,并非不合逻辑之举。留心一下别国的最新动静,或许有助于我们深刻体会李光耀资政苦口婆心的忠告: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学好华语,使他们终身不忘,“如果他们失去讲华语的能力,日后将会后悔莫及。” 希望国人别再找推托的理由了。会讲华语,只是最起码的需要而已。(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