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香港中文学校的危机

2005年6月13日

    
    文/韩湛恩
    
    香港的母语教学的困惑及因此而触发的中文教学危机,相信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而且这种危机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越来越明显,对于中文学校来说,最麻烦的老大难问题莫过于收生。
    
    众所周知,现时香港还保留了百多间“钦定”英文中学,本地的家长对英文中学又情有独钟,趋之若鹜,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精英学生乃至成绩较好的学生,都会涌去挤入英中那道狭窄的门槛。相信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坦白说,在香港,成绩优越的学生能有几人?百多间英文中学足以把学生中的精英分子吸纳精光。与此同时,香港又面临出生率下降,使中文中学收生更形困难。
    
    在英中强大优势的压力下,母语教学便再一次被扭曲了。各中文中学可谓各出其谋,或是标榜,或是暗示,本校是中中有英、亦中亦英、中英并举,怪招层出不穷。有的中文学校选择在中四转以英文授课;有的学校是部分科目以英文授课;有些则是理科以英文授课,文科仍以中文授课;有些则把学生分了两批,百分之多少用英语授课,百分之多少以中文授课;又有一些是英文教材考中文卷,另一些则是中文教材考英文卷,总之是神仙过海,各施各法。在这种惨淡而却带浓烈滑稽感之下,母语教学不失败才怪。
    
    中文学校中还有一个极为重要但却又很少人愿意拿出来讨论的问题,就是不少中文学校的校长、行政主任乃至教师,都对中文教学没有信心,都不喜欢在被卷标为“中中”的学校内工作。甚至认为中文学校是死路一条,千方百计去“洗底”。
    
    笔者曾参加过一个有关母语教学问题的座谈会,出席会议的不少中文学校校长、行政主任、教师等,“狂踩”本校学生,说他们如何不济,如何没有前途,当中更有一位同工,来了一个“弗洛伊德的漏嘴”,说中中生的“劳工阶级”家长,本来就不会对学生的前途有指望……连学校高层都对母语教学失去信心,试问那些出身于“劳工阶级”的学生,又如何有能力飞越社会偏见“预设”的鸿沟呢。(来源/香港大公报)
    
    
    

 

 
·泉州志愿者出席中菲建交30周年庆祝会 (6-13)
·华东师大学生赴菲支教 (6-13)
·20名华侨子女到南京学中文 (6-13)
·国家汉办向日本两所大学赠送图书 (6-13)
·罗马尼亚汉语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中国电影 (6-13)
更多...
 
·新加坡教师:电脑教学激发学生学华文兴趣 
·澳大利亚首家孔子学院在西澳大学落成 
·13亿美元劝学中文 美华社积极响应 
·美国华文报纸肯定美中文化接触法案 
·中国崛起 汉语走红全球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