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汉语学习重心在教材

2005年8月29日

    
    最近有两个新闻值得重视,一个是说汉语在中国的学校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复旦大学举办的汉语比赛中,中国学生居然输给了外国留学生组成的队伍。另外一个消息是中国官方主办的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召开。随着这个会议的召开,人们对于汉语在全世界的地位和信心也似乎与日俱增。有的媒体引述官方的数字说目前全世界各个国家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达到3000万人之多,世界已形成汉语热。不过有的媒体将数字悄悄地改成1000万。我不知道这些数字从哪里来的,有关部门怎么能够精确统计出来世界各国外国人学汉语的数字,而且还说是各国大学和小学学习汉语的数字,如果要加上各国成人学习汉语以及中学生,数字还要更多。
    
    孔子文化热及海外
    
    这是不是也有点为了创立业绩工程而灌的水分?总之,人们乐见汉语成为强势语言,并撰文称汉语日益在世界上的普及归之于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也有的撰文归之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实力在世界上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重视汉语,学习汉语。不管是甚么原因汉语热似乎是既成事实了。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国家花巨资在世界各国设立孔子学院推广汉语,据说要建立200家之多,派出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师到海外教学。这正是应了孔子的当年所说的“道不行,我将乘桴浮于海”,中国人自己不重视汉语,于是要到海外去推广汉语教学,推广中国的孔子文化。
    
    这样说来汉语真的在世界各国成为一种强势语言了吗?在海外,学习汉语的人大致上有这样三种,一种是华侨子弟,他们学习汉语是为了保持家庭、亲友以及与祖国的沟通能力,这些学生大致上都在私立的中文学校中学习,通常是课外或周末的班,没有固定的要求和固定的教材,甚至没有固定的校舍,常常是在一些小学或中学的校舍中借用,有的借用教堂。学习课时得不到认可,质量也得不到保证。这种学习的持续性有待研究,我的儿子从七岁开始就在中文学校学习,学到十二岁就不学了,因为没有实际需要。
    
    第二种是纳入国家教育系统中的外语课程,例如大学中的外语学分、中学的选修学分等等,很少有上述所谓小学的课程,因为小学还没有选外语的必要。学生的动机是为了拿学分,专业规定必须要修学外语。最近几年多了一些在选汉语的学生也只是为了到中国旅游的方便,很少有将此作为未来的交流需要或者借此阅读科技文化资料的目的。
    
    第三种则是高级研究班的专业,例如一些研究性大学的东方语言学或者亚洲语言文化系中的专业,也是一般所说的汉学。这是高精尖人才的培养,人数较少,他们就是有兴趣于东方文化中国文化,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的。
    
    还未成外语主流
    
    我这里有一份美国社区学院的外语课程表,加州著名的社区学院圣塔莫尼克学院2005年秋季学分班分布,汉语一共有5个班,法语13个班,日语13个班,西班牙语33个班,在这个学校中,俄语班人数最少,一个班,其次是朝鲜语、希伯来语和意大利语,各三个班。虽然汉语比去年的四个班多了一个,但是在外语系还是属于少数语种。社区学院的外语课程开设是根据社会的需要,可见美国主流对于汉语的需求程度。当然美国其它学校的情况大致如此。不过这是美国的情况,中国周边国家学习汉语的人数可能会更多,但是一种语言强势不在于使用的人数多寡,而在于国际使用的频率和范围。由于这几年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在国际上显著增加,有的人就开始用汉语热来形容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的重视。
    
    统一教材方为上策
    
    其实这种报道或者评说都是有很大的主观。虽然学习汉语的人数比以前要多,这并不是说汉语成为一种强势语言。而论使用英文和中文的人数绝对是中文的人数多,但是国际上英语的地位至今还作为国际标准语言。这不是用国家的力量推展就可以产生的,而是要根据语言被国际交流的范围和认可的程度来决定的。当然一个国家的实力和经济能力是推广这种语言的动力,但是不是唯一的,还要由此种语言的本身特性所决定。汉语是比较难学的一种语言,汉字的另类认知方式更使西方国家习惯了听觉型语言的人感到难学。因此我们应该将重心放在如何编一套适合外国人学汉语的简单易懂的好教材。
    
    据我所知,现在美国的大学中的汉语教材还是非常陈旧的。由于内容已经过时,很多学校的教师就自己来编。由于在业余时间进行编辑,教学大纲的要求各校都不一样,对于汉语教材的要求也就不一样了。于是目前美国各大学的汉语教学处于一种各自为政比较混乱的局面。有的用繁体字,有的用简体字。有的注重会话,有的注重汉字拼音。中国虽然制定了汉语水平考试,但是为了推广汉语倒是应该切切实实的结合海内外学者共同来编辑一套适合海外的教材,我想比起建造多少孔子学院要有用的多。(来源:香港文汇报/作者:吴琦幸)
    

 

 
·赴新加坡教汉语月薪高 万人争抢名额 (8-29)
·老外学汉语 2008年在京留学生将达8万 (8-29)
·全美青少年中华文化常识问答赛闭幕 (8-29)
·亚特兰大中华文化学校课程力求多元化 (8-29)
·北加州中文学校联合会近期收获丰硕 (8-29)
更多...
 
·综述:海外汉学学术研讨渐受关注 
·第六届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在京颁奖 
·第二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在京开幕 
·2005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在京开营 
·中国将从四方面大力推动对外汉语教学 
更多...
 
·第二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