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保卫汉语的努力

2005年9月12日

    
    《汉语的危机》刚刚出版,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看到的。我非常佩服编者朱竞的感觉,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汉语的重要性和地位确实面临危机。我们今天对于英语好的人会表现出足够的敬意,而对于美丽的汉语,却常常很不在意。朱竞可能正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才编辑出了这样一本书,她提醒人们注意: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对汉语的认识可能还没有自觉。
    
    在电脑普及以前,汉语的人机对话问题曾困惑了人们很多年,但谁能想到后来汉语的录入速率要远胜于英语。汉语还有多少美丽?也许人们还没有充分理解。语言的重要性与它所属国家的经济和文明有密切关系,因为实用是语言的第一要义,但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失去语言的危机只有深入到民族的内心才能体会。凡读过都德《最后一课》的人,都可以感觉到语言对一个民族的关键意义。读这本《汉语的危机》也有同样的感觉。
    
    我曾读过常风先生一篇怀念沈从文的文章:《留在我心中的记忆》。在纪念沈从文的文章中,这篇文章很令人难忘,因为常风先生为沈从文笔下美丽的汉语所感动。常风先生说:“我一直认为不论什么人,只要认真仔细阅读沈从文的小说,研究比较一下他在用字遣词和造句、表现方法,以及篇章的结构,总会认识这位小说家确实是在写作中不断学习着,试验着用最恰当的字,尝试各种句子的结构,篇章的组织,他总在寻求最完美的艺术表现。他的每篇作品都确实就是一篇新的‘习作’。在这点上我一向认为沈从文先生是中国现代作家中少有的风格作家。”
    
    沈从文是一个从湘西来的“乡下人”,在旧军队里混了一段时间,来到北京。当时他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但他是一个天才的作家,很少人有他那样对于中国文字的感觉,他写得太好了。那个时代是适于天才生长的,特别是文学天才。沈从文是没有上过学的,但那时的文坛并没有因为他只有小学程度而看轻他。一个有趣的事实是最看重沈从文的恰恰是那些留学欧美的学生,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沈从文是幸运的,如果没有徐志摩,没有胡适,没有叶圣陶,沈从文的天才至少要晚几年才为人认识。这些英语非常好的人,特别佩服沈从文,一个重要原因是沈从文笔下的汉语非常美丽。沈从文对此也非常自信。1980年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演讲中有一句不大为人注意的话,他说,有些伟大的批评家,半个世纪以来,一个两个在文坛上都消失了,“我自己却才开始比较顺利掌握住了文字,初步进入新的试探领域。”沈从文自信的不是他比别人更有思想,比别人更有勇气,而是自己“掌握住了文字”,对一个作家来说,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吗?《汉语的危机》提醒我们,对美丽的汉语要有足够的自信力。
    
    (来源:北京青年报/谢泳)
    

 

 
·智利太平洋大学举行汉语开课典礼 (9-12)
·报名近两千 旧金山美洲中华中学校课堂爆满 (9-12)
·菲律宾华文学校联合会举办华文教师交流会 (9-12)
·汉语水平考试(文秘)通过鉴定 (9-12)
·青岛韩国留学生:“读报助我学汉语” (9-12)
更多...
 
·推广华文教育成为海外华文媒体重要使命 
·中文列大学预科学分:美众多高中愿开中文课 
·推动华文教育 日本新华侨提案中国人大 
·全球汉语热 对外汉语教师奇缺 
·综述:海外汉学学术研讨渐受关注 
更多...
 
·第二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