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印尼华文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05年5月10日

文/宗世海 李静

    摘要:本文以实地调查研究为基础,报告了当前印尼华文教育在办学形式、学生构成、教师规模及构成、教材、语言环境与大众传媒、推动力量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并就进一步搞好印尼华文教育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文章认为,印尼华文教育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办学形式正规化,学习人员多样化,从教人员职业化。
    
    印尼华文教育经历了从长期被封闭(从1966年起到1998年止)到初步复苏(1991年起)的阶段,现在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迹象。(参看黄昆章,2002)印尼是人口大国,总人口达2亿多,华人人口在全国居第三位,约有1000余万(有的人估计更多,达1400万甚至2000万;有的人则估计只有600万,如颜天惠,1997)。印尼是全球华人最多的国家。(参看温北炎,1997)目前印尼不但华族子弟有学习汉语的愿望,而且友族人士也对学习汉语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对当前印尼华文教育的现状、问题进行调研,进行分析很有必要。
    
    2001年4月初至7月初,本文第一作者(以下简称“笔者”)作为广东汉语专家团成员在印尼从事华文师资培训近3个月。在执教之余,笔者还走访了印尼雅加达、万隆、泗水、棉兰、峇厘近20间大学、中学、小学和补习班,与近20位教师作了详细访谈,并对印尼的华文教育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此后,先后有2批印尼华文教师在广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受训或者访问,笔者作了进一步的调查。2002年3月30日至4月1日,笔者再次奔赴印尼上述城市,以及中爪哇普禾格多、日惹等地,专门对印尼的华文教育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调研。现结合文献查阅情况,对印尼华文教育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提出粗浅的意见,以就教于方家,并供有关方面参考。
    
    1.办学形式
    
    在印尼从事华文教育的有4种形式:家庭教师式的补习;补习班或补习学校;正规中小学、幼儿园;大学。有的补习班设在大学、学院,本文统计的时候一并计入补习班。
    
    1.1家庭教师
    
    印尼从事华文教育的家教是个较难定义的概念。我们这里暂且指一个教师,或在家,或去学生家里、住所从教的形式。其学生少到三五个,多的也有几十上百的,比如雅加达的丘老师。
    
    印尼华文家庭教师并没有详细的名单和准确的统计数字。不过有的华人做过一些估计。有人估计雅加达有500人,全印尼应超过3000人。这个数字我们觉得可以采信。下面是一些旁证数字。2001年至2002年广东汉语专家团的两次培训报名人数是3000,参加培训的1400人。2001年10月印尼举行首届汉语水平考试,报名人数约1200人,其中雅加达600名。雅加达东方语言文化中心搞过一次教师联谊活动,参加者300人。印尼的华文教师基本上都是家教,但其中有的还是补习班、正规中小学和大学(兼职)教师。
    
    1.2补习班或补习学校
    
    正规的补习班一般由机构办,请教师,一般有两个以上老师,两个以上班级。比如雅加达的东方语言文化中心、现代语言中心、努山达拉汉语辅导中心、干公圩公益华文补习班。
    
    据不完全统计,印尼目前共有103家正规补习班或者补习学校。其中雅加达11家,丹格朗13家,茂物1家,万隆及西爪哇15家,泗水市22家,东爪哇其他地区18家;中爪哇各地6家,厘岛4家,加里曼丹、苏拉威西各地7家;棉兰4家,占碑2家。
    
    上述统计肯定有不尽准确和完整之处,因为有的是2001年的数据,有些省、有些城市笔者并没有亲自去调查;而且,由于心存戒备,有的补习班负责人并不配合我们的调查,明知其有缺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数据。以雅加达为例。据徐敬能先生估计,雅加达的补习班应有150间,但注册的只有28间;在笔者召集的关于雅加达补习班的座谈会上,大家的估计是60间,其中佛教19间,基督教(CBSI)11间。可见,我们本文的统计还是非常有限的,离实际情况距离还很大。这都有待日后进一步核实、更新和完善。
    
    这些专门的补习班或补习学校主要教汉语基础知识,从听说到读写;有的还从事师资培训。其所办的班时间长短(学制)不等,各地悬殊较大;其中不少班以3个月为一期。
    
    目前印尼从事华文教育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应数这种补习班或者补习学校。首先,它们多由华社或宗教团体支持,财力、人力比较充足;其次,其办学形式比较接近正规教育,有独立的校舍(不少在会所、庙堂办),有一定的规模,有比较像样的教学计划,教学比较有系统;第三,这种补习班或者补习学校一般有比较强的师资,其中至少有一二名具有本科甚至更高学历的教师,或经验丰富的老华校教师,且其教师多比较年轻,或在中国大陆,或在中国台湾(似乎是大多数),或在印尼拿到大学以上文凭,或至少在中国受过两年汉语专门培训。
    
    这种补习班或者补习学校有的持有政府备案或准证,有的以语言学校、三语学校(印尼语、英语、汉语)的方式存在,比如万隆的华都东方语言补习班(肖频学士负责)、棉兰的国际教育中心(梅文斌学士负责)以及教授管理英语、普通话、日语的学校(丘志龙硕士负责)。有的与中国学校合作,比较有影响。比如雅加达现代语言中心主讲教师为福建师大的肖祥忠讲师;棉兰寰宇汉语中心有两名北京外交人员语言文化学校的教师;峇厘省培育新苗华文补习班通过国务院侨办聘请了两名中国教师执教,其教学已扩展到当地国立第四高中。棉兰的寰宇在教学管理方面颇有建树,他们一方面教了很多学生,这些学生每天从早到晚轮班前来受训;另一方面也在培养年轻老师,而且采用连锁式发展的方法,分校已开办到雅加达。
    
    除了上面提到的以外,雅加达的东方语言文化中心、中国语言教育中心,万隆的融华俱乐部补习班、汉语辅导中心,泗水的新中SHHS华语补习班、侨众基金会补习班、中中校友会补习班,玛琅的友谊华语补习班,井里汶的华文学习中心等,都比较突出。这些补习班或补习学校不但培养了大量学生,还从事过不少师资培训、HSK辅导等工作。
    
    1.3正规中小学、幼儿园
    
    下面是笔者了解到的印尼开展华文教学的正规中小学、幼儿园的基本数据:雅加达22家,丹格朗1家,万隆3家,泗水1家,展玉1家,东律2家,三宝垅10家,日惹11家,峇厘1家,棉兰4家。
    
    这里统计到的只有56间,实际情况应该不止于此。
    
    印尼从事汉语教学的正规中小学、幼儿园大体又分3类:
    
    一是教会办的。比如印尼的基督教团体圣道教育基金会,在全印尼15个省22个市有分校,有中小学,也有幼儿园,总学生15000名,教职工总数2000人,单雅加达就有4间分校,学生3000名。他们的华文教学搞得较好,2001年7月开始,每周教4节华文(这是很大的成绩,多数中小学只能每周2节甚至1节)。又比如棉兰的卫里三中是基督教会所办,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各20多班(每班应有40人),全都教华文,每周1节,目前只有3名汉语教师,2003年已改为每周2节或3节。
    
    二是华人自己办的学校。比如雅加达严珍兰所办的纯洁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一条龙,华文教学卓有成效。又比如泗水施宝瑄所办的MADALA学校(暂缺)。
    
    这两类学校有的延伸至大专,其课程主要是一些华文课,从口语到读写都有,课时一般是每周1节、2节或3节、4节。
    
    三是国际学校或台商子弟学校。据了解,雅加达有5间国际学校(“甘地学校”等),雅加达、泗水各有一间台商子弟学校。前者都是多语学校,后者情况不详,但据文献可知,其教学设施、图书等甚为优良,而且师资全都来自台湾。
    
    华文教学在这些学校的地位并不相同。前两类学校均作为选修科开设,不计入学分、成绩,有的认真开,有的仅仅是为了怕学生流失,顺应市场变化而做的权宜努力,因为,这两类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华人子弟。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华人子弟学校都开设了华文课。比如,华人子弟占98%的苏北苏东牧中学,有学生15000多人,其中高中生约四五千人。迄今为止,该校一直没有开设任何华文课。其学生出国学习首选美国,澳洲,其次是新加坡或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冰城,再次是中国的台湾,或者(少数)中国大陆。印尼华文教学的历史遭遇及印尼政府当前的华文教学政策是影响这些学校华文教学发展的关键因素。
    
    至于国际学校及台湾子弟学校,情况估计要好得多。据了解,雅加达某国际学校请了北京两位老师执教,具体情况待进一步调研。
    
    1.4教授汉语的高等学校
    
    计有:雅加达6家,万隆3家,泗水2家,日惹5家,三宝垅4家,棉兰2家。
    
    从以上统计可知,目前印尼至少有22间大学已经或即将开设汉语课,其中作为汉语系办的有印度尼西亚大学,达尔玛·贝萨塔大学,万隆的Maranatha大学,日惹的Muhama Diya大学,棉兰的苏北大学(筹备);此外,从网上知道,印尼锡江国立大学拟与厦门大学合作兴办中文系;又,中爪哇普禾格多市国立苏迪尔曼大学已向暨南大学及中国教育部发来了要求教师支援,拟办商务汉语专业的谅解备忘录。苏北的私立希望大学也拟开设汉语专业,正在与台湾方面积极洽谈;峇厘某国立大学也与我国华侨大学商讨过合作事宜。
    
    雅加达的印度尼西亚大学、达尔玛·贝萨塔大学,万隆的Maranatha大学,棉兰的苏北大学(筹备)是以中文系的形式全面教授汉语言文学,培养中文高级专门人才;泗水的智星大学、雅加达的SekolahTinggiPariwisataTrisakti大学和AtmaJaya大学,泗水的比得拉大学等则主要开设应用汉语专业,培养商贸、会计、翻译人才。
    
    这些学校的共同特点是其汉语教师多数是印尼族人士,有较高的学历,不少都曾在中国大陆或者台湾地区留学、进修,汉语发音比较准确;但是教师所掌握的汉语深度有限。私立学校一般会请年轻而有学位的华人任教,其师资华文水准较高,听说读写都不成问题。
    
    印尼正规大学的汉语教学质量笔者缺乏深入了解。据估计国立印度尼西亚大学要比私立达尔玛·贝萨塔大学效果好,因为前者历史悠久,且与北大合作,师资及生源都好,主要为国家培养专门人才;后者是印尼第二间有中文专业的大学,其学生99%为印尼族子弟,都是自愿学习汉语的;该校目前经济基础、师资薄弱,办学思路、教学方法相对落后;笔者2001年访问了该校,其文学院主任伊妮女士与笔者用汉语沟通并不通畅,学院的汉语教学参考资料极其贫乏;他们开办汉语言文学专业已15年才毕业了100来名学生;其在校三年级学生与笔者对话尚很困难。
    
    2.学生构成
    
    印尼学习华文的主要有3类人:
    
    2.1少年儿童
    
    他们主要是华人子弟,根据父母的愿望学习华文,多在补习班或华校读书。由于印尼中学、大学实行半天学习制,孩子们有很多时间补习华文。这些孩子已是老华校生的第三代。即使有些孩子的父母会华文,但由于忙于生意(他们唯一的职业是经商或开办工厂),孩子都交给原住民佣人带,所以孩子完全不会华文。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等外岛例外,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讲一种汉语方言,或闽南话,或潮州话,或客家话。在这些地方,华语在过去几十年中并没有中断。
    
    2.2青年学生、待业青年以及职业青年
    
    其中又分两类:一类是正规中小学(教会学校及华人办的学校)的学生。因为功课紧,华文仅属选修,加之课时少(每周一二节或3节,最多4节),所以学习效果差;另一类是在校大学生或待业青年、职业青年。他们多数主动进华文学校或补习班,或请家教学习华文,为的是便于就业、升迁或转行。据印尼华人称,懂华文的青年比不懂华文的薪水能高30%。所以这部分人中原住民不少。有的职业青年白天工作,晚上赶很远的路补习华文,学习的动力很大。在峇厘岛,笔者客串为几位原住民导游上了两堂汉语会话课,学生们的学习精神和学习效果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峇厘是个旅游胜地,大量中国台湾游客的光顾是当地原著民导游学习汉语的直接动力。此外,印度尼西亚大学的学生和达尔玛·贝萨塔大学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原住民,专攻汉语言文学。
    
    2.3(有志于)华文教育的专业人士
    
    多数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华校毕业的初中生、高中生或师范生,语言知识差参不齐,教学理论和经验多寡悬殊。他们以女性为多,很多人过去只是家庭妇女,华文热开始后纷纷加入家教或正规补习班、正规学校教师的行列。作为华文学习者,他们既在补习汉语基础知识及语言学知识,又在为提高教学技艺而修习教学法、心理学等课程。
    
    上述学习者就族属而言,华人占绝大多数,估计有百分之九十。
    
    相对而言,幼儿比成人好管理,教学易于组织,但由于多是受父母之命被动学习,加之课时有限,以及社会上没有浓厚的使用汉语风气,所以教学效果普遍不理想。有的地方对幼儿既教听说,又教读写;既教简体字,又教繁体字;甚至还在汉语拼音之外又教注音字母,完全违背了学习规律,事倍功半。成人学习者有学习积极性,但多对教学效果不满意,这与教师水平不够(汉语水平本身不够以及教学技艺不够),缺乏大量读物、参考资料,以及用汉语的社会环境不理想有关。我们认为应当加大口语教学、交际法教学的力度,同时附以大量的听说读写和泛读,注重强度,包括课时量和讲授、练习量。华文教师一般组织纪律性很强,学习积极性很高,关键看培训机构、培训人员的水平如何。
    
    3.教师规模及构成
    
    3.1印尼现有华文教师的数量及构成
    
    根据我们的调查和估计,印尼目前约有4000余人在从事各种华文教育。其中绝大多数是家庭教师,约有20%~30%是补习班或正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其中正规学校的华文教师以兼职为主(国立印尼大学和私立达尔玛·贝萨塔大学除外)。
    
    年龄与性别结构:在印尼从事华文教育的大多数是1966年华校封闭前毕业的华人或华侨,这些人年龄都在45岁以上,其中又以女性为多。少数是受过印尼教育或我国台湾教育的华人或原著民,他们一般都比较年轻,而且有印尼或中国台湾专科、本科、甚至硕士文凭。此外,还有少数中国公派的教师在印尼执教,总数估计有一二十名。
    
    职业化程度:这些华文教师有很多是利用业余时间执教的,包括在大学兼职;且同时在几所教学机构任教;少数是全职的,主要是华人办的学校、教会学校以及印度尼西亚大学、达尔玛·贝萨塔大学的专职教师。印尼水平较高的华文教师不少都身兼数职。2001年和2002年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接受培训的印尼华文教师中正规大学、中小学或幼儿园的所占比例非常小。
    
    3.2印尼华文教师的工作地位和报酬
    
    印尼华文教师的地位有多种情况,有的是作为职业,特别是国立大学的和较正规补习班的教师;多数是半职业或个体户性质的,即家教。其社会地位比不上政府职员、医生,可能也比不上印尼族教师,经济地位则一般高于印尼族教师。有的家教和补习班收费是比较高的,甚至也有商业味相当重的补习班;相反,也有不少人是尽义务的,或收很少学费;其中社团庙堂补习班的教师不少属半义务性质,或者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也正因此,当2001年广东汉语专家团赴印尼前有的人打算把它搞成收费(每人80万盾)培训时遭到华社的强烈反对。
    
    目前印尼华文教师的收入究竟处于什么水平,我们缺乏深入了解。据有限的调查知道,印尼族老师上一节课一般3000盾(约合不到3元人民币),印尼华文教师上一节课最低课酬也是3000盾,丹格朗市华文教师每节8000盾,雅加达圣道基督教学校华文教师则每节20000盾;私立达尔玛·贝萨塔大学每节给兼职华文教师12500盾。都不多,但比起印尼族老师的酬薪来有的还是多很多的。其他地区、学校的情况有待进一步调查。
    
    总体而言,印尼的华文教师属于半自由、半个体性质的工薪阶层,与印尼华商阶层当然有很大距离;与印尼公务员比也没有他们那么高政治待遇。我们认为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印尼华文教师既年长、又是女性,而年轻人、男性从事华文教育者少的一个重要原因(东南亚很多国家都这样)。
    
    3.3已经做过的师资培训和培养
    
    这两年来,中国大陆和台湾在印尼华文教师培训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也有一些值得总结和改进之处。
    
    2001年4月至6月,由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广东教育国际协会组织的中国广东汉语专家团一行8人奔赴印尼雅加达、棉兰、泗水、万隆4座城市,进行了5期华文师资培训。从事培训的是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副教授或讲师。接受培训的除了这4座城市、所在省的教师外还有其他省市的少数教师。报名人数约2000人,接受培训的1000余人,其中800余人获得广东汉语专家团和印尼教育部认可的结业证书。这次培训是在两国政府合作的框架下进行的,其主要成绩是大大推动了印尼华文教育的进程,不但使华文教育有了更多的响应者,而且使受培训的人员拿到了印尼教育部认可的培训证书,用印尼华文教师的话说,使他们获得了公开从教的护身符。在培训内容方面,由于受训对象的特殊性,专家团没有按照一般常规主要进行师范专业培训,而是分别开设了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等汉语知识课和教学法等课程,有的地方还开设了中文电脑课。培训前有选拔考试,培训后有结业考试。总的来看培训是相当成功的。
    
    2002年1月18日至3月9日,中国广东汉语专家团一行5人,第二次前往印度尼西亚进行华文师资培训。来自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4位汉语教师参团前往执教。专家团先后在西加里曼丹岛的坤甸、山口羊,南苏门答腊岛的臣港、占碑,中爪哇的三宝垅、梭罗3省6个城市进行了培训。据不完全统计,6城市报名人数近900人,考试筛选后有340余人正式参训,另外旁听的人数约有150人。最后经过培训及结业考试拿到结业证书的约有270人。
    
    与此同时,中国台湾方面在印尼的培训也加大了力度,而且课程设置方面向广东汉语专家团看齐。
    
    2001年和2002年,国家汉办还资助了约180名印尼华文教师来中国接受培训,由暨南大学、厦门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负责培训。同样,这两年去台湾方面受训的印尼教师约有100名。不包括函授。
    
    4.教材
    
    据初步调查,印尼目前使用的华文、汉语教材至少有以下一些:
    
    (1)中国大陆出版的:《中文》,主教材加练习册A、B及教师手册各12册,共48本,暨南大学出版社;《汉语》,暨南大学出版社;《儿童汉语》(以下全是北京出的);《汉语会话301》;《问与答》;《说话课》;《汉语初步教程》;《标准中文》;《生活的智慧》(繁体)。
    
    (2)中国台湾出版的:台湾侨委会为菲律宾编写的《菲律宾新编华语课本》,小学课本,1~6册,另配练习,可能也有教师手册;《国语》。这两种书都是繁体字、注音字母。
    
    (3)新加坡出版:《好儿童华文》,小学教材,1~6册,配练习,未见教师手册;另配一套《阅读》1~6册。其前身是《华文小学教材》,在印尼仍能看到。此书用简体字,汉语拼音。
    
    (4)印尼自己编写或改编的。万隆博朗安大学曾据北京大学的《汉语教科书》自编过教材(肖频,1996[3]);雅加达的达尔玛·贝萨塔大学自编了一本综合教材《实用汉语课本》,简体字,汉语拼音,配印尼文解释;雅加达的黄秉杰老师根据《汉语会话301》编写了印尼文对译的《PercakapanBahasaMaDarin》;印尼东方语言文化中心和新加坡某出版机构2001年6月推出一套新教材《好学生》,据称有模仿《好儿童》的倾向。
    
    目前印尼最受欢迎的华文教材是暨南大学的《中文》、新加坡的《好儿童》和北京的《汉语会话301》等。这几种书都缺印尼文解释。
    
    印尼华文教材非常缺乏,各补习机构、个人所选的教材五花八门,多不合用。其中台湾免费赠送的教材全是注音字母和繁体字,台湾与马来西亚合编的教材也是如此。反映最强烈的是希望能给每一所补习班赠送一套正版《中文》,以及配套光盘(有的学员说至少我们来中国培训的老师能每人送一套);说欧美经济比较发达,我们经济欠发达,我们比他们更需要免费赠送。据了解中国驻印尼大使馆迄今共赠送了200套《中文》,对于印尼这个大国来说显然是杯水车薪。但《中文》教材已获准在印尼印刷,相信会大大缓解印尼教材紧缺的矛盾。
    
    关于印尼适用的华文教材,有两套汉办立项的教材正在编写印行中。一套是海外华文教师培训教材,包括教学法、中国文化等4本,由暨南大学、云南师大、广西民院和福建师大分工合作,对印尼华文师资培训应有一定的帮助;另一套是广东省组织编写的供印尼使用的教材(6本),内容包括《学华语》(1~6,儿童用),《当代华文教程》(1~4,中学教材),《突破汉字难关》,《汉语-印尼语HSK学习者词典》,《汉文文法及练习》,由广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几所高校的对外汉语教师编写,由国家汉办作为特殊项目立项,目前编写工作正在进行中,编写组主要成员于2002年2月~3月赴印尼征求意见,考察情况,宣传推广,估计不久即可出版。
    
    5.语言环境与大众媒体
    
    5.1印尼的汉语使用环境
    
    在前文第二节我们谈到,爪哇岛的印尼华族少年儿童基本上都不会华文,而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等外岛的华族少年儿童则基本上都会讲一种汉语方言,或闽南话,或潮州话,或客家话,这是印尼汉语使用环境的部分写照。在爪哇岛,缺乏讲汉语的环境是影响当地华文教育的重要因素。这几年新政府对华文逐渐放松控制,在公开场合讲华语已不成问题,街道或旅游景点偶尔还能看到几个汉字。1966年以来爪哇岛只有庙堂活动可以使用汉语,现在在华人举行的集会上完全讲汉语普通话或汉语方言成了惯例。外岛由于一直有讲汉语方言的习惯,近年来汉语使用的环境更趋良好;据称,外岛人讲普通话也比爪哇岛标准,没有爪哇岛华人所带的“爪哇腔”。但总的来说,由于华族人数少,懂汉语特别是汉语普通话的人更少,印尼的汉语使用环境仍然是一个制约华文教育普及的不小因素。
    
    5.2华文媒体及其开展华文教育的情况
    
    印尼的华文媒体日益多起来了,报纸除了官办的《印度尼西亚日报》(多年一直在办)外,还有《国际日报》、《世界日报》、《和平日报》、《印度尼西亚商报》、《新生报》(以上全在雅加达),以及《千岛日报》、《诚报》(泗水),《华商报》、《印广日报》(棉兰)等,杂志有《印尼与东协》、《呼声》、《印尼文友》、《拓荒》、《南风》等;电视有美都电视台(雅加达),电台有CAKRAWALA(雅加达)等两家华语电台,万隆也有私人华语电台等等。
    
    上述华文报纸中《千岛日报》全部用简体汉字和汉语拼音,有大量关于华文教育的消息,并有华文教育专栏(现在是每月一期);《国际日报》也全是简体字。《世界日报》有儿童版;《国际日报》除了刊有大量的华文教育消息外,还有回顾华校历史的系列文章。
    
    华文刊物中《呼声》是一本综合刊物,有一些华文教育方面的小论文和回忆文章。《印尼文友》是印华作协的刊物,除了刊登水平较高的文学创作外也很关注印尼的华文教育;而且有的作者同时也是华文教师,他们的文学创作实践对于推动华文教育、营造华文使用环境发挥了良好作用。《拓荒》是一本纯文学刊物,但对华文教育也极为关注,2001年广东汉语专家团在印尼执教时该刊既有赞助,又刊登了大量图文报道。美都电视台每天晚上有半个小时的普通话消息,其普通话播音员显然带有台湾口音。其他广播电台则不同程度地都有汉语教学节目,其中万隆一家笔者收听过,包括学汉语的儿童打热线电话等节目,办得还可以。
    
    另外,境外的中文媒体在印尼也有一些。我们看到的有香港的《文汇报》、《大公报》等,还有台湾的《经济日报》和宗教刊物《中信》。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不少华人能看到新加坡的普通话电视,峇厘岛能看到台湾的几家电视,包括一家宗教电视“大爱”;中爪哇的日惹收看中文/中国电视需要特别购买天线;大概全印尼都能收到北京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收视率各地不同,估计棉兰比较高。
    
    6.印尼华文教育的推动力量
    
    6.1印尼政府
    
    印尼政府对华文教育的态度是越来越放宽(参看温北炎,2000),虽然未出台正式的在国民普通教育(中小幼)开设华文课的法律文件,但大学教授汉语是不限制的(据泗水智星大学不会讲华语的华人女副校长Johanna问卷所填);近来不少大学纷纷开设汉语系或商务汉语、旅游汉语专业,显然是得到了政府的认可或默许。国民普通教育各地似有不同的态度,比如某市地方教育局规定每间学校中只能有50%的班级开汉语课。新建学校,不管是华语学校还是三语学校,只要符合政府的常规要求,都是允许的。(同上)至于补习班,当然是允许的,而且给发准证。
    
    印尼政府对华文师资的培养也是持积极鼓励态度的,比如约在2000年政府就参与过不止一次华文教师联谊会(雅加达,泗水);尤其是2001年印尼国民教育部与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及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合作举办华文教师培训的事,更是明证。(关于印尼教育部热情推动华文教育的情况,可参看颜天惠,2001)
    
    印尼教育训与华文教育有关的司有3个:校外教育及体育、青年司,中教司和高教司。近年印尼华文教育的开展主要是校外教育及体育、青年司推广的。未来全面推动印尼的华文教育应同时取得3个司的支持。
    
    6.2印尼华社、华人领袖和华文教育协调机构
    
    印尼华人有政党(大同党),也有类似于政党的组织(如印尼华裔总会,百家姓协会)及各种宗亲会、校友会和宗教团体。其中泗水的福清同乡会,万隆的福清同乡基金会经济实力雄厚,对华文教育的支持力度也大,组织有序,效果明显。2001年广东汉语专家团的培训在泗水(涵盖东爪哇乃至东印尼)主要是福清实业家林文光先生赞助的;2002年万隆福清同乡基金会成立,宗旨之一就是扶持华文教育,成立大会召开的同时即召开了首届印尼华文教育机构联谊座谈会。雅加达的吉祥山福利基金会、安溪会馆、印华总会等以及苏北印华总会对华文教育也非常支持。
    
    东爪哇华文教育统筹小组是应2001年广东汉语专家团的到来而产生的,产生后发挥了强有力而持久的作用。统筹小组看来是以林文光先生及其所领导的Maspin集团为后盾,又广泛团结了泗水各界华人;泗水的《千岛日报》与林文光先生、与华文教育统筹小组关系非常融洽,都对华文教育持有高度的重视和热情的支持。东爪哇华文教育统筹小组的号召力是很大的,在泗水、东爪哇乃至东印尼开展华文教育,都不宜忽视他们的作用。苏北以印华总会为核心,团结了差不多当地所有的著名华人企业家及主要华人社团,总会下设文教部,统筹苏北乃至苏门答腊岛各省的华文教育工作,具体工作由总会副主席廖章然先生负责,文教部官员有黄世平(主任)、尤美芳、林文莲、梅文斌等。苏北印华总会目前又创办了《华商报》(印中两种文字),更是几乎把华人中的文化精英(包括作家)都团结了起来。此外,万隆与雅加达都成立了华文教育协调组织。
    
    6.3印尼部分老华校教育工作者
    
    目前印尼各地活跃着的华文教师或者华人社会的华文教育统筹机构人员,绝大多数是老华校毕业生,和老华校教师、校长。其中很多人的工作是完全尽义务的,例如东爪哇华文教育统筹小组的各位干部。当然也有少数年轻的后起之秀,其中有的是在中国台湾留学学成回国者。
    
    6.4中国驻印尼大使馆
    
    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十分重视印尼的华文教育工作。2001年广东汉语专家团赴印尼培训师资时,大使馆陈士球大使召开专门的冷餐会,邀请印尼政府、华社、华文教育界及新闻界参加,并发表重要讲话;培训班结业,陈大使又与广东省侨办吕伟雄主任在五星级的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结业仪式及晚宴。
    
    中国驻印尼大使馆主要通过领事部和文化部推动印尼的华文教育工作的。领事部对应于中国侨办及印尼华人华社,同时也与印尼的校外教育司合作;文化部对应于国内汉办和印尼教育部高教司和中教司。这两个部门的工作都是有成效的。今后要做的工作会更多,如能进一步协调步骤,比如建立统一的备案制度将会发挥更好的作用。
    
    6.5中国国家和大陆地方政府
    
    中国政府的侨办(海交会)、教育部汉办(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两个部门对印尼华文教育、汉语教学进行支持,是从帮助华人社会和增进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度进行的。与此对应的广东省侨办(海交会)、教育厅(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也一样。
    
    近两年来,随着印尼政局的演变及国际形式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印尼的汉语教育需求与日俱增;我国政府的支持与资助力度也越来越大。国务院侨办确定了一批华文教育基地,用以重点发展华文教育及支持海外华文教育;也资助过印尼的师资培训班。国家汉办于2001年4月召开了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工作会议,确立了10所高校重点对口扶持周边国家的汉语教学工作,其中印尼由暨南大学(华文学院)负责,汉办为此而设立了专项经费支持。
    
    6.6中国大陆部分高校
    
    中国高校对印尼华文教育的推动表现在多个方面:
    
    一是招收印尼留学生。据徐敬能先生说,目前印尼每年有2000名学生在中国大陆留学,其中大多数集中在北语及北京其他高校,其次是广州(暨大)、厦门(厦大)、上海等。其中暨南大学今年提高了对留学生的奖学金额度;其他学校不详。
    
    二是从事华文师资培训。由于历史、基础、经验及作为汉办对口扶持院校的原因,来暨南大学受训的多,加上过去的,来暨大受训的印尼教师团已有7届之多。其次是北京华文学院、北语、厦大、首都师大。印尼华文教师对这些大学的培训大多数是满意的。
    
    三是赴印尼从事师资培训。2001年广东汉语专家团8名教师。2002年广东汉语专家团4名教师。另南京师大的郭平、徐正龙老师在东爪哇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巡回培训。还有零星的,未作详细统计。
    
    四是与印尼高校合作办学。有北大与国立印度尼西亚大学及万隆私立的Maranatha大学合作开办中文系。其中与印大的具体合作形式不详,与Maranatha的合作刚开始,据说要办到硕士层次。暨南大学同时与达尔玛·贝萨塔合作,派教师执教。暨南大学最近应国立苏北大学之要求计划合作开办中文系,尚未得到印尼教育部的批准。福建师大及北京外交人员语言文化学校的情况参看前文“补习学校或补习班”部分。
    
    五是从事自学及函授教学,为印尼华文教师开展学历教学。华侨大学开办了自学考试。厦门大学多年来有函授教育,在印尼主要是中医专业。新的中文函授听说即将开始。暨南大学对印尼函授已有较详细和可行的计划,正在报批中,主要目的是解决印尼大量中青年华文教师的大专及以上学历问题。
    
    6.7中国台湾侨委会
    
    中国台湾的侨委会对印尼华文教育的支持非常积极,力度也非常大。其支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是搞师资培训,组织印尼华文教师去台湾从事培训,每年不下两次,地点是在台湾教育部属下的一个师资培训基地,与台湾的师资培训在同一个地方。课程比较新颖,电脑设施及多媒体教学方面都有一定先进性。不区分第一、第二语言教学,但师资培训班的目标比较具体,比如幼师,电化教学,网页设计培训。经费支持力度较大,实际上是学费、食宿及国际旅费全免(国际旅费给300美元补贴,多不退少不补)。
    
    二是去印尼从事华文师资培训。原来就有,2001年广东汉语专家团去了以后,他们立即改变计划,模仿广东团在汉语(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开课。
    
    三是搞函授。中华函授学校是侨委会主办的,辅以刊物《中华函授通讯》,开了好几种专业,包括中文及华文师资,全部免费,台湾学生的结业证由侨委主任焦仁和亲自签发。
    
    四是吸引印尼学生去台湾留学。此活动多年一直在搞,包括学历教育。前文说过印尼不少补习班教师骨干是留台青年。留台同学会在印尼几大城市也很活跃。去台湾留学的印尼华人子弟能享受到不少的助学金及勤工俭学金。
    
    台湾侨委会在中国与印尼断交的年代一直在印尼有活动。除了华文教育及频繁的商贸往来外,我们还看到台湾的农业科学家在印尼工作。在推广华文的时候,台湾侨委会还借繁体字与注音字母大做文章,鼓吹简体字丧失汉字的文化内涵云云。据说台湾推广的电脑键盘都印有注音字母。这种把政治与学术混为一谈的做法应在学术和舆论上予以澄清。
    
    7.问题及对策
    
    7.1困难和问题
    
    印尼华文教育尽管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困难和问题还是很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印尼政府的语言政策仍有待改变。尽管新政府对华文教育采取了逐步放宽、支持和欢迎的态度,但印尼政府上世纪50代制定的一些重要华文禁令并没有经过人协正式废除 ,不少华文教师对开展华文教育仍心有余悸。正如前文所说,参加师资培训的老师之所以想要一张有印尼政府认可的结业证,目的之一就是想搞一张护身符。前文说到棉兰市苏东牧中学有学生15000余名,98%为华族却没有开汉语,主要原因是担心有不良政治后果。
    
    (2)师资年龄偏大,水准不高,数量严重不足。目前印尼从事华文教育的主力军是年过半百的老华校毕业生,其中又以女性为多。他们是印尼华文教育的宝贵财富,其贡献是难以估量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批人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太低,印尼华文教师后继无人。2001年广东汉语专家团在印尼培训华文教师,年龄最大的76岁,年龄超过50岁的为大多数。棉兰卫里三中的蔡校长已经80多岁了;苏北民礼一位擅长教幼儿园的老奶奶已经70多岁了;据陈诵林先生介绍,雅加达某宗教团体要他们选派12位幼儿园教师,他选的结果是年龄最小的45岁。
    
    印尼华文教师水准不高也是现实问题。这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首先,目前从教的教师绝大多数没有大专以上或者职业师范学历,很多人甚至初中都没有毕业,学历有限;其次,这些老华校生有部分从来没有学过汉语拼音方案及语法学,更没有学过教育理论、教学法和心理学;第三,印尼国内长达32年禁止使用华语文,这使这些华文教师的汉语水平特别是汉语书面语水平“撂荒”。此外,年轻华文教师虽有较高学历,普通话语音也比较标准,但汉语水平深度不够,书面语无法和老华校生相比。
    
    印尼华文教师的缺口有多大?有人估计,现在需要10000名合格华文教师,有人甚至估计仅雅加达就需要10000名合格华文教师。有人说据印尼官方计划,未来3年内印尼拟培养2000名合格华文教师。据徐敬能先生预测,印尼所有国民学校都开设汉语课为期不远,而这至少需要30000名合格的华文教师。如果在每间国民党校的每个班级都开华文(一定学时),相信全印尼需要30000名合格华文教师的估计是不过分的。
    
    (3)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流失严重。
    
    (4)缺乏适用的教材和读物。
    
    (5)缺乏良好的学汉语用汉语语言环境。
    
    7.2对策
    
    印尼华文教育困难重重。其中首先要解决的是一些原则性、方向性的问题。我们认为,印尼华文教育的发展方向是:
    
    (1)办学形式正规化。指要把目前以家教为主的教学形式逐步引向正规教育的方向,并以正规教育为主。办学形式不正规,不可能有统一的教学管理制度,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考试,华文教育既难成气候,也不好控制质量、效果。
    
    (2)学习人员多样化。在印尼推广华文,不仅仅是华族的事;其教学对象也应不限于华裔子弟。从客观要求上讲,华族和非华族子弟都有学习汉语的要求;从理论和政策上讲,华族和非华族子弟都有学习汉语的权利。华人社会有义务积极扶持和推广华文教育,但如果把教育对象局限在华裔子弟之内,不一定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却会加剧族群的隔阂。
    
    (3)从教人员职业化。这是搞好印尼华文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影响印尼华文教师走向职业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从业者水准不够。印尼政府目前对从事华文教育的人士的要求是:a.汉语水平过6级;b.接受过官方认可的培训;c.有大专以上文凭。显然,要同时具备这3个条件是很困难的,特别是第3个条件更难。二是正规学校特别国民学校待遇太低,不能吸引正在从教的家教(受过老华校教育的人士)及已有文凭的华人青年走上职业教师岗位。
    
    7.3解决印尼华文师资困难的方案
    
    我们认为,要解决当前印尼华文教师年龄偏大、水准不高、数量不足的困难,拟采取以下多条措施。
    
    (1)继续进行师资培训
    
    宜采取短期培训与长期自学进修相结合的方针,短期培训主要解决从业教师的汉语本身水平太低的问题以及师范基础知识教育,长期教育主要解决印尼政府所要求的文凭问题;短期教育采取来中国和去印尼两种办法,长期学历教育主要靠几所有函授远程教育的大学去做。
    
    中国政府和有关大学在开展印尼华文师资培训工作时,——
    
    一要解决尚未参加过培训的华文教师的培训问题,特别是像苏北先达、民礼等中小城市。
    
    二要提高培训的目标,课目不宜多,但难度要加大,时间要有保证,有的课程最好能与学历教育挂起钩来,把培养目标定在大专及以上程度。比如现代汉语、教育心理学之类不要蜻蜓点水,也不要三番五次培训(由于国内不同机构、台湾地区乃至新加坡等国都在印尼有师资培训工作,所以有的老师听过多次由不同人讲授的同一名目的课)。
    
    三要优先培训专职、全职的华文教师,优先培养国立的、正规私立大学的汉语教师(不管是不是华族);优先培训年轻人;对四五十岁以上中老年华人教师要尽快施以远程文凭教育,使他们能拿到政府要求的大专以上文凭,尽量让他们去国立、正规中小学幼儿园工作。这些人不但当老师,还应成为培训未来老师的生力军。
    
    四要精心挑选一些年纪轻、文化程度高的人攻读硕士以上学位,以便把他们输送到印尼各大学去从教。少数中青年华文教师专业基础和身体都不错,可以考虑兼读对外汉语、华文教育硕士学位。暨南大学已在新加坡兴办华文教育硕士班,可否考虑在印尼办这样的班,有待进一步调查论证。
    
    (2)通过提高待遇吸引更多的人士走上教育岗位
    
    要扩充年轻华文教师队伍,还应通过逐步大幅度提高华文教师待遇来实现。本来,这几年来北京、广州、厦门等地学有所成的印尼青年不少,其中有不少获得汉语言本科、专科文凭者,但由于当教师收入不如经商,所以去从教的极少。
    
    我们认为要克服待遇太低这个困难,目前的对策应该是一,从友族青年中培养愿意从事华文教育的接班人;二,华社适当资助;三,适当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学费,优教优酬(主要指私立正规学校,包括国际学校、新三语学校等)。我们赞赏奉献精神,但却没有权利强迫华文教师去奉献。华文教学要有成本概念;只要管理好,的确能保证质量,增加收费是应该的;用这种办法提高教师待遇不应受到指责。
    
    (3)培养有较高学历的年轻接班人
    
    最可怕的是彻底断层,所以要着力培养年轻的接班人。为此,兴办师范教育,乃印尼政府的当务之急。
    
    有人提出选拔优秀的志愿者到中国大学攻读“对外汉语”、“华文教育”学士、硕士甚至博士学位,也是一条可取的道路。据苏北省华裔总会文教部反映,他们一直想选送一批家庭出身比较贫寒,有志于从事教育工作的高中毕业生到中国攻读师范学位,并与厦门大学、广东省侨办以及暨南大学联系过,均因为经费问题没有兑现。
    
    (4)中国向印尼输送教师
    
    印尼很多大学、补习班或正规中学都向中国要老师,但如愿的极少。其中峇厘岛培育新苗学校先前的2位及现在的2位是国务院侨办派的,义务支援;其他有的是合作,各出一部分钱,比如暨大与达尔玛·贝萨塔,以及北京外交人员语言文化学校与苏北寰宇;或者主要由社团出资,比如南京师大的两位;或者是苏北大学模式,即暨大、苏北大学与苏北印华总会各出一部分钱,暨大同时为苏北华社兼做部分师资培训工作;其他就是受聘的了。最近了解到,印尼劳工部提高了华文教师在印尼期间的劳工税,改为每月约1200元人民币,这对于想聘请中国老师的各级各类学校无疑是雪上加霜。就我们所知,印尼国立大学能给教师提供的月薪是2000来元人民币。而印尼各大学的确是太缺乏中国老师了。我们看到,棉兰寰宇因为有中国老师,学费比别的补习班高一倍还不止。如果有一批数量可观的中国“志愿者”式的教师,比如500名,或更多(有待统计),正规大学2名以上,华裔子弟为主的正规中小幼至少1名,将对渴望克服华文教育效率低、滑坡困难的印尼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听到汉办有的官员多次与暨大领导商讨选派教师的法子,都没有得出好的办法。我们只从需求说,对印尼华文教育进行资助,派教师三个五个根本不解决问题,要大批。
    
    7.4关于教材及教辅材料建设的建议
    
    教材可以区分为正规中文专业用教材,中学、大学公共汉语用教材,全日制语言学校、语言班用汉语教材,儿童用汉语教材等,各类教材又可根据需要编写不同课型的专门教材(听、说、读、写、译)。针对印尼现有华文队伍主体知识结构及普遍需求,应该组织编写有关汉语知识(包括语言、文学和写作)的教材。为了满足印尼华文教学的需要,还应加大带拼音读物的出版力度;加大初学者适用的工具书的编写出版力度。另外就是设法把大陆合用的书籍以较低的关税出口到印尼。目前若按正规渠道,每本书在印尼至少要翻一倍出售;已有书店实际上是以增2倍的价格在经营,大大影响了购买。
    
    参考文献
    
    [1]黄昆章.印尼华文教育呈现复苏势头[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07-04.
    
    [2]颜天惠.印尼华文教育现状与前瞻[J].东南亚研究,1997,(2):51-52.
    
    [3]萧颜.浅谈印度尼西亚的华人教育[A].庄善裕.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文集[C].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
    
    [4]温北炎.印尼华人教育的新形势与几点看法[J].东南亚研究,2000,(2):17-20.
    
    [5]颜天惠.印尼华文教育的新发展[J].东南亚研究,2001,(4):72-76.
    
    [6]温北炎.印尼华文教育的过去、现状和前景[J].暨南学报,2001,(4):73-77.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了解中国 汉语为桥 (5-10)
·职业汉语能力测试2005夏季测试开始报名 (5-10)
·美国中学生痴迷中国文化 (5-10)
·中国文字研究机构落户北京高校 (5-10)
·美国洋学生比试中文口才精彩纷呈 (5-10)
更多...
 
·美国中学生痴迷中国文化 
·美国洋学生比试中文口才精彩纷呈 
·孔子学院建设工作座谈会在武汉召开 
·马来西亚国小教华文 华小师资不会受影响 
·中文热席卷美国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