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导方法若适当 失聪孩子也能学双语
文/何文欣 一般人或许会认为,失聪儿童因听觉障碍,能够学会一种语言很不容易,而要学会两种及以上的语言,简直是难上加难。 其实不然。美国专家近3年来的研究显示,只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教导,带上助听器或植入人造耳蜗的失聪孩子,也能和没有听觉障碍的小孩一样,有能力学会多种语言,在学习和生活方面不落人后。 接受治疗后 一半儿童能掌握双语 新加坡国大医院听觉口语治疗部门接受治疗的45名4个月大到12岁的失聪儿童当中,就有一半的小孩在治疗后掌握了两种语言:英语和华语,或英语和马来语。 因此,这些小孩一旦到了入学年龄,就不一定要进入单语源流就读,完全有能力在主流学校念书。 美国听觉口语治疗专家爱伦·若德斯在受访时指出,要让失聪孩子掌握多种语言,关键在于如何清楚划分出在什么场合讲哪种语言。这不仅能协助失聪孩子辨认和了解出他们正在听和讲的是什么语言,还能同时加强他们的吸收能力。 例如,刚上豆豆班或幼稚园的小孩,家长可在家制造只讲华语的环境,孩子的老师则可跟他们讲英语;在教导年纪更小的孩子时,家长则可各肩负起教导一种语言的责任。 若德斯还指出,家长和老师在与失聪孩子沟通时,应避免掺杂不同的语言,以免孩子感到混淆。与此同时,家长也有必要改变对待孩子的态度,帮助孩子掌握语言。 她说:“许多家长往往因为孩子失聪而过度保护或纵容他们。有些家长甚至会以手语和孩子沟通。 “其实,若真要让孩子尽早掌握说话和语言的能力,就必须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和孩子交流,包括玩耍,让孩子听讲某种语言。” 国大医院的听觉口语治疗师蕾菈受访时则指出,新加坡的家长过分重视孩子的课业,在教导孩子掌握语言时也较倾向于硬梆梆的教法。 “要让失聪孩子充分掌握语言,我们提倡使用生动、生活式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去辨识、学讲语言。” 专家们指出,3岁之前是小孩学习掌握语言的最佳时期,而越早接触语言,充分掌握多种语言的机会就更高。在国大医院寻求治疗的儿童当中,最小的只有4个月大,最大的12岁。 现年3岁的梁健熙就是掌握了华英双语的一个好例子。健熙的双耳有轻微到中度的听觉障碍,他的爸爸梁伟坚(49岁,实验室人员)受访时说,他和太太开始时的确相当担心健熙的身心发展。 他说:“不过后来想想,这或许是上天的安排,我们也没有以什么特别的方式对待健熙,就像对待他的哥哥姐姐一样。让健熙到国大医院接受治疗后,发现他进步得很快,我们也就放心了。” 梁伟坚说,为了不让健熙感到混乱,一家人跟健熙主要都讲华语;健熙上豆豆班,老师跟他讲英语。“健熙平时挺爱讲话,尤其是上街购物,常吵着要买这个、买那个。他特别爱看动物记录片,边看还边描绘所看到的动物。这些对他掌握语言都有很大的帮助。” 统计显示,新加坡每1000名新生婴儿当中,就有5名患先天性听觉障碍。 新加坡各医院自2001年推行新生儿听力检查计划,鼓励为人父母者在孩子出世的头几天接受听力检查,以便第一时间确认孩子是否有听觉障碍,并及早对症下药。(来源/新加坡联合早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