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发展孩子的业余爱好

2005年8月4日

    
    文/辛苔
    
    其实国外好多名门大学选择录取学生的标准与原则,并非将学业成绩是否优秀作为唯一的条件,同时得有出类拔萃的某项特长,才能在莘莘学子中出人头地。这也印证了为什么如此多的父母牺牲了自己的职场发展,牺牲了大量的业余时间与精力,花费了成千上万的金钱,送孩子马不停蹄地去学琴、学舞、学球、学画、学游泳、滑冰等等。
    
    幸好在国外的学校普遍功课不多,每天放学也多在两三点钟。因此鼓励孩子去发展各类业余爱好成了主流,这也可算是孩子学习生活的“天堂”了。每个季度针对不同年龄段各种内容丰富、收费合理的近百种学习班几乎个个叫人心动。眼花缭乱,做父母的不免要反思一下到底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什么,又要达到什么程度?
    
    我发现,大致有三类家长的选择:
    
    第一类家长选择让孩子增长见识,让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哪怕蜻蜓点水般东一样西一样地尝试一下。其目的是丰富孩子生活,日后由孩子在比较中选择自己的真正爱好。我见过有的家长从孩子三岁起,就带着先后学了游泳、跳舞、滑冰、画画、弹钢琴、心算、打网球、下棋、攀岩等等。参加这些活动都只是三个月或半年的时间,甚至弹钢琴不到半年因孩子不喜欢练习也停止了。
    
    第二类家长选择由自己引导孩子发展特长。不图孩子样样都见识过,只认准一两样技能,重点长期训练,力求达到精深。这种策略对孩子升学时特别有利,又可培养孩子持之以恒,不怕吃苦的精神。家长中不少都是如此这般培养孩子的。有的同学从三岁起学游泳,五岁开始送入游泳队训练,十二三岁已参加多次游泳比赛;还有的同学学钢琴已近十年,家长每年带着参加相关的大型比赛,终于在去年拿到一次第一名。
    
    第三类家长选择配合年龄、年级发展的不同技能培训班,以促进孩子该年龄段的身心需求发展,或强化丰富孩子在学校课堂里的学习内容。比如有的家长在孩子上小学时,积极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年级的课后活动,如读书会、艺术鉴赏等,上中学后,则将孩子送入专门的写作技巧班、乐队、数学小组、科技小组等。
    
    以上三类家长的选择,相信都会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不同的家长、孩子个性不同,能力也不同,专长的培养方式自然会不一样,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最后能成才,发掘、发展出他们的潜能。(来源/日本新华侨报)
    

 

 
·海外华裔青少年民族舞蹈及武术夏令营闭营 (8-4)
·许嘉璐:不能把汉语教学作为营利的载体 (8-4)
·新加坡将举行中学生华语演讲比赛 (8-4)
·马来西亚华小剪报专辑比赛开始征收作品 (8-4)
·中国教师工作考察团抵菲 (8-4)
更多...
 
·第二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在京开幕 
·2005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在京开营 
·中国将从四方面大力推动对外汉语教学 
·世界汉语大会开幕 李长春会见各国代表 
·HSK已先后吸引40余万海外考生参考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