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戴帽学思考

2005年9月6日

    
    文/马家华


    《财富杂志》(Fortune Magazine)曾指出,在2014年,思考将占工作内容的60%,其重要性更有持续上升的趋势,可见有效的思考方法对儿童学习及日后工作发展尤为重要。
    
    医学博士Edward de Bono所发明的“六顶帽子思考法”(Six Thinking Hats)训练,可能是让孩子不致被社会淘汰的一途。这套思考模式在西方推行已久,亦广被公司所应用,但于教育的层面上,香港仍属萌芽阶段。
    
    角色交换六顶帽
    
    “六顶帽子思考法”分有白、红、黑、黄、绿、蓝六顶帽子,代表六种不同的思考模式:
    
    白帽子——代表信息及质询。我们现有什么信息?需要找寻什么信息?还缺乏什么信息?
    
    红帽子——代表情绪、直觉、感觉及基于直觉的想法。只需表达实时感受,不用解释。
    
    黑帽子——代表谨慎、判断及评估。这是不是真的?会不会成功?有什么弱点?有什么坏处?一定要把理由说出来。
    
    黄帽子——代表效益。这件事为什么值得去做?有什么效益?为什么可以做?为什么会成功?一定要把理由说出来。
    
    绿帽子——代表创新、异见、新意、暗示及建议。有什么可用的解决方法及行动途径?还有什么其它途径?有什么合理的解释?任何意见都不可抹杀。
    
    蓝帽子——代表思考的组织及思考有关的问题。我们到了那个阶段?下一个步骤是什么?作出具体说明、概括及决定。需要使用那顶帽子?
    
    小孩在思考每事时,可以随时戴上或脱下帽子。当戴上一顶帽子后,便要扮演属于该顶帽子的角色;孩子可以要求他人戴上或脱下帽子,或互相交换帽子。这种思考模式,可令孩子更客观、更专注地把事情进行分析,在面对难题时,而不至于彷徨失措、思考混乱。
    
    促纳入正规课程
    
    在亚洲地区,六顶帽课程在新加坡发展得最早。在澳洲、新西兰及以色列,这思考模式早被引入正规教育课程;在英美的学校,亦已广泛被应用近20年。
    
    “六顶思考帽”始在2003年6月由创意思维教学中心引进香港,当时,该课程只在本地国际学校以英语授课形式,授予英语较佳的学生。至今,约有1000位年龄介乎7至14岁的小朋友已接受该项训练。
    
    现时这个课程只成为个别学校的课外活动,要纳入正规授课,似乎仍有段长时间。创意思维教学中心总监Ian月Robertson表示:“在很多教材上,仍有待翻译和发展,以迎合不同文化、语境所需,这是最大的困难。”
    
    学以致用减少争拗
    
    要掌握六顶思考帽,需时约十小时。但学会思考后,也要多应用于生活上,才不致于生疏。
    
    Ian Robertson解释:“其实,懂得思考,有助解决家庭争拗,省却许多时间。举例说,一家人想外出吃饭,究竟吃日本菜、法国菜、还是中国菜较好?”
    
    “在这情况下,便可用六顶帽思考法,陈设不同餐厅的资料,继而分析到每间食店的好处与坏处,最后得出结果,没有争吵的余地。有学员反过来告诉家长,该如何作抉择。”
    
    
    另外,六顶帽思考法对孩子的学习也有帮助。他续说:“如学生作文,如何把文章铺排得更有层次、组织,针对题目对症下药,六顶帽思考法也能发挥效用。”
    
    “曾做过一项实验,我们同让两位学生有6分钟时间,去思考一道作文题,一位以六顶帽方法作思考,另一位则从未学过六顶帽思考法,最后的结果是,以六顶帽方法作思考的学生所罗列的论点,比没有用该方法的学生,多出4倍。”
    
    创意由训练而来
    
    人人都会思考,但却非人人都懂得有系统地思考;同样地,人人都具创意,但却非人人都会把创意发挥。
    
    创意思维是与生俱来的,但当孩子长大后,随着经验的累积及受前人例子所影响,其创意力会日渐丧失。根据人类学家Jean Houston的研究显示,人们于大学毕业后,其创意力比入读幼儿园时减少达90%。因此,要避免创意流失,小时候便需多加练习、发挥创意。
    
    Ian Robertson称:“创意是可透过练习而作改善的,除要多加留意外间事物外,更可尝试在原有事物之上,增添新的东西。这就如学游水一样,学10堂与学20堂是有分别的,所谓学能生巧,训练思考亦然。”
    
    如何训练创意?Ian Robertson介绍,可在纸上简单地画有几条线或图形,让小朋友在这基础上,动动脑筋、天马行空,把简单的图形想象并绘画成有趣的东西。
    
    “就课堂的观察而言,小朋友的创意力丰富、吸收力强,不受成规制约。我们不应批评孩子的创意,因为,创意是很主观的东西,根本没有对错之分的。” (来源/香港文汇报)
    


 

 
·“第二期印尼华文幼师培训班”广州开学 (9-6)
·马来西亚董总:华文独中要持续改革求发展 (9-6)
·菲“高泉竹纪念基金”设华教医疗补助基金 (9-6)
·菲律宾侨中邀请抗日老战士讲述英勇抗日经历 (9-6)
·美国亚特兰大现代中文学校北南两校开学 (9-6)
更多...
 
·中文列大学预科学分:美众多高中愿开中文课 
·推动华文教育 日本新华侨提案中国人大 
·全球汉语热 对外汉语教师奇缺 
·综述:海外汉学学术研讨渐受关注 
·第六届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在京颁奖 
更多...
 
·第二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