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讨论第三组(第18期)
14日下午,第三组讨论会在路易?艾黎中文学校校长金强富、华侨大学校长吴承业的主持下召开。来自国外的33位代表和国内的13位代表参加了讨论。大家围绕"开拓华文教育新思路,共谋华文教育大发展"的主题,展开了更加深入的热烈讨论。讨论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一、群策群力,广泛吸纳各方面资金,以解决海外华文教育资金紧缺的问题。 围绕海外华文教育资金紧缺的问题,华侨大学校长吴承业教授做了主题发言。吴校长认为,华文教育应该由政府出资为主,广泛吸纳各方面资金,不断壮大华文教育基金会的力量。吴校长的发言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响应。金强富校长也认为,海外的华文教育应充分抓住当前大发展的难逢机遇,在依靠中国政府资金支持的同时,还应该努力争得当地主流社会和政府的支持,这样才能为海外华文教育谋得物质上的基础和保证。美国希林西北中文学校名誉理事尚文丁先生认为,资金短缺的确是海外华文教育发展中的一大障碍,虽然不能把海外华文教育当成纯粹的产业来发展,但为了海外华文教育的正常运作和延续,在一定程度上,应该有一定的产业发展理念。澳大利亚中华中文学校张小刚也认为,应该改变海外华文教育非营利性的办学宗旨,社会在向商业化方向发展,海外华文教育应顺应这一趋势,这样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 二、海外华文教育应适应华裔青少年的特点。 代表们一致认为,海外华文教育应该深入研究海外华裔青少年的生活环境、受教育背景和学习特点等因素,借鉴海外中小学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适合华裔青少年的华文教学思路和技巧,把海外华文教育融入当地主流教育体系之中。新西兰与会代表陶理老师认为,海外华文教学模式应缩小与当地教学模式的差距。当地主流中小学的教学法是海外华文教育得以充分开发、利用及学习的一份宝贵资源。 与会代表还认为,祖(籍)国在加大对海外华文教育的支持的同时,应多方面、全方位地研究资金运作等问题,在海外因地制宜地加大对中国文化、中国国情的宣传,以此增强华裔青少年对祖(籍)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调动他们学习华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还应该利用部分资金设立一些奖项,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和自豪感。 在教材方面,代表们指出,应针对海外华裔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和特点,分级编写教材,使教材有鲜明的梯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断进步和提高的成就感。 三、开展各种形式的师资培训,加强教材的针对性。 新西兰代表陶理认为,师资培训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祖(籍)国应该抓住海外教师每年回国探亲的机会,定点、集中开办师资培训,其课程设置应该涉及教师教学技巧、教师素质、第二语言习得规律、跨文化教学等方面;同时,组织华文教学专家队伍,到海外不同地区进行巡回培训;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还应该重视网上师资培训。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教材编写只有密切关注并研究海外华文教育的实际和海外华裔青少年的心理、学习特点,才能切实加强教材的针对性。 四、充分发挥华文教育基地和各级侨办的作用,以促进华教工作。 海外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海外华文教育界应该大力加强与祖(籍)国的联系,积极探索海外华文学校与祖(籍)国华文教育基地和各级侨办的多种合作模式,加强彼此的理解,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国务院侨办和各省侨办的代表纷纷表示,一定会竭尽全力,支持海外华校到祖(籍)国开展各种形式的华文教育活动,如夏令营、寻根之旅等。广东省侨办的吴行赐先生表示,广东作为侨务大省,在发展华文教育方面应当而且一定要努力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尤其是在进行师资培训、与海外华文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方面,可以做更多的工作。安徽省侨办副主任沙林森表示,凭借本省文化、旅游等优势,安徽省侨办会竭诚与海外华文学校合作开展有利于加强华裔青少年对祖(籍)国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各种活动,不但会给予物质上的支持,更会统筹布局,努力做好各项协调工作。 会议秘书组 2004年12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