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华文教育基金会


河南“戏曲之乡”60余个剧种濒临灭绝

2005年8月4日

    
    连日来,河南大学“地方戏曲调查实践服务团”300余名师生采取走访、考察、收集、调研等形式,对河南地方戏曲的渊源、种类、现状进行了系统性的专题调研。
    
    结果表明,作为“戏曲之乡”的河南省,60多个剧种曾流传甚广,但目前大都已灭绝或濒临灭绝。鉴于此,师生们呼吁,应建立相应保护措施,保护濒危的河南地方戏曲。
    
    地方戏曲在没落中走向衰亡之路
    
    作为中国“戏曲之乡”的河南省,地方戏曲剧种约65个,几经兴衰与蜕变,目前仅剩30余个剧种,除豫剧、曲剧和越调仍广泛流传外,其余30多个剧种也已濒临灭绝。
    
    河大调查团分成了开封、南阳、商丘、郑州等10个小组,分头到校园、城镇、乡村开展活动。在调查中,师生们感到,由于受到现代影视和传媒的影响,一些优秀的传统戏曲与观众渐行渐远,作为口传心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被大多人淡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有责
    
    到目前为止,河大“地方戏曲调查实践服务团”已经采集河南地方剧种18个,采访剧团110多个,收集传统剧目达600多种,拍摄数码照片和DV录像700多幅,3000份调查问卷已收集完毕。除调查问卷外,河大还特地印制了《河南地方戏曲调查手册》,师生们在向群众宣传保护地方戏曲的重要性的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群众参与到调查当中,师生们把联系方式、邮政地址和邮费留给他们,希望能收集到更加详尽的资料。
    
    参加此次调研的有10余名民俗学硕士生,此次社会实践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地方戏曲和民俗文化。调查团带队老师谷小龙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当代大学生参与收集和整理濒危剧种剧目,不仅在社会实践中丰富了专业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为全社会保护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一次宣传。
    
    像保护文物一样保护地方戏曲
    
    河大教授高有鹏认为,保护濒危的地方戏曲剧目,是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势在必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民俗文化和地方传统戏曲日渐流失的现实情况之下,要像抢救保护文物一样抢救保护这些“活文物”,地方戏曲拥有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浓厚的文化精神,对小说、戏剧、诗歌等的创作来说也很有借鉴价值。
    
    河大团委一位老师透露,学校还将筹建大学生戏曲爱好者协会,进行下乡文艺演出和宣传,呼吁全社会都来保护和抢救濒危地方戏曲。(来源/河南日报,作者/王晖 郭文强)
    

 

 
·北京HSK奖学金暑期班结束 (8-5)
·美国维州维华中校新董事长就职 (8-5)
·西班牙马德里中文学校暑假班深受欢迎 (8-5)
·新加坡智源教育学院办华文幼教研讨会 (8-5)
·马德里中校在HSK考试中获佳绩 (8-5)
更多...
 
·第二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在京开幕 
·2005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在京开营 
·中国将从四方面大力推动对外汉语教学 
·世界汉语大会开幕 李长春会见各国代表 
·HSK已先后吸引40余万海外考生参考 
更多...
 
·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
·全美中文学校协会(CSAUS)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4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
更多...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北京华文学院、中国侨网 联合主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阜外大街35号 邮编:100037 电话:88387449 Email: clef@cle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