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投资创业


邓中翰:终结中国“无芯时代”

2005年6月13日

    
    首届“首都杰出人才奖”日前揭晓,在五位获得百万人才奖的获奖者中,邓中翰是唯一拥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人。
    
    邓中翰,1968年出生于南京。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电子工程学博士、经济管理学硕士、物理学硕士。曾任职于美国Sun、IBM公司。后在美国硅谷创建半导体公司Pixim,任首任董事长,领导研制高端数码成像半导体传感器。
    
    1999年至今,在中关村创建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任董事长,领导研发“星光中国芯”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彻底结束中国“无芯”的历史。
    
    接受挑战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
    
    采访约在中关村世宁大厦中星微电子公司。办公室的色调透着淡淡的蓝色,了解邓中翰的人都知道,星空、科考、登月等都曾经是他儿时的梦想。
    
    “小时候想做的就是科学家。陈景润、华罗庚的事迹宣传很多,可以说,是教育使我们从小就树立了这样的理念。”邓中翰用平实的语言描述着他儿时的梦想。
    
    1987年,邓中翰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学习地球与空间科学。1992年,从中科大毕业后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书。1997年,在伯克利拿到了物理学硕士、电子工程学博士和经济管理学硕士3项学位,成为该校成立130多年来第一个横跨理、工、商三科的学生。
    
    “世界上的事分能不能做和想不想做两种。有的人喜欢接受挑战,我就是这样,接受挑战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邓中翰说。
    
    回国的热情压倒一切
    
    1999年国庆,邓中翰受邀回国参加建国50周年国庆观礼,并与国家领导人进行了广泛交流。半导体事业所受到的重视以及国内高科技园区吸引创业团队的政策,令邓中翰“无比激动”。
    
    “那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结,使我们想要立刻回国。”邓中翰形容这种念头,“来得如此迅猛和强烈。”
    
    但是,他的激情遭到了很多朋友的质疑,甚至有国内的朋友劝他,在要人缺人、要技术缺技术、要资金缺资金的情况下,回来做半导体简直crazy(疯狂),“可是,当时回国的热情压倒了一切。”邓中翰说。
    
    同年10月,在信息产业部的支持下,邓中翰与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创建了今天的中星微电子公司。
    
    每一点进步都与规划“出奇吻合”
    
    1999年,创业的困难可想而知。在一间80多平米、原本用作仓库房的办公室里,时常彻夜灯火通明。深夜12点,暖气一停,邓中翰和伙伴们都冻得双手发红。
    
    “我们都是只往前看的人。”邓中翰说,“我们又都有个特点,越难越向前。”
    
    中星微的发展,证明了邓中翰卓越的预见能力。他自己对此的描述则是:每一点进步都与他的规划“出奇吻合”。
    
    2001年3月,邓中翰带领他的团队开发出第一块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数码图像处理芯片“星光一号”,从此终结中国“无芯”的历史。
    
    2002年4月至2003年10月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星光二号至五号系列产品相继问世。
    
    截止到2004年底,“星光中国芯”系列数字多媒体芯片在全球销售已经突破3000万枚,以60%的市场份额名列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世界第一的位置。
    
    把工作当做重要的使命来完成
    
    当初一同创业的伙伴张辉用三个词概括邓中翰:智慧型、重人情、执行力强。张辉说:“智慧型的人与聪明的人不同,站的角度更高,对事物的理解也比别人透彻。”
    
    在中星微的团队里,有一点让邓中翰自豪:成立5年多以来,核心团队一直保持着高度的稳定,没有一个人走掉。
    
    谈起创业的伙伴,邓中翰说:他们志同道合,都把工作当做重要使命来完成。(来源/京华时报,作者/石毅)
    

 

公共页右边
 
·中国在地区、国际经济事务中不可或缺 (10-14)
·世界银行将对中国近200个城市进行排名 (10-14)
·联合国开始推广中国青年就业模式 (10-14)
·周小川:鼓励内需是减少顺差最佳途径 (10-14)
·中国商业地产开发进入新规则时代 (10-14)
 
 
·巴拿马华侨积极捐资北京奥运会游泳馆 (10-12)
·葡萄牙侨团捐资125万共建北京奥运场馆 (10-11)
·湖州市侨资企业商会举行第二次会员大会 (10-9)
·泰国侨商李昌钝捐资20万建海师图书馆 (10-9)
·浙江乐清市举办侨属企业安全员培训会 (10-9)
更多...
 
无标题文档
栏目信箱:tz@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