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强:每一回挑战都是刷新
短短的寸头,黝黑的皮肤,张智强透着东北人的率性与随和,眼神中始终有一种专注和执著。作为SPAR国际中国代表,他始终保持着低调的态度。他说,他很不喜欢夸夸其谈的宣讲,他觉得讲出来的东西如果没有落实,看不到成效是一种遗憾,他更愿意选择真正做事,从中才会有更大的成就感。采访中,张智强对于零售业近乎于痴迷的热爱始终感染着记者。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挑战自我、不断求新、自信坚韧、执著热情的性格特质也决定了张智强不同凡响的人生道路。 每一回挑战都是刷新 二十世纪60年代出生在丹东的张智强,童年曾在农村生活,直到今天,那段生活仍是他难忘的记忆。用他的话说:“我可是在农村过过苦日子的。”那段生活经历历练了张智强坚韧不拔、永不妥协的性格。张智强自幼勤奋好学,高考那年,他以丹东市总成绩第二、数学单科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取了西安交通大学,学习无线电专业。谈到他选择的专业,他笑着对记者说,当时对报考哪个专业完全没有概念,只是父亲说,这个专业(无线电)很热门,就报它吧。就这样,张智强开始了他4年的大学生活。 “大学中,我发现我一点都不喜欢这个无线电专业,反而慢慢开始对英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提到英语,他满脸兴奋,露出孩子般喜悦的笑容。大学期间,他参加了很多英语培训班,还学习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现在有些语言经常不用都不太熟悉了,但是英语一直是伴随我左右。”他笑着说。张智强大学期间对英语的偏好,为他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语言基础。大学毕业后,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翻译,然而工作几年后,他又有了继续“充电”的愿望,“我还是希望能再多学一些新的东西,多积累和掌握一些知识”。就这样,张智强又考上了东北财经大学的研究生,学习进出口贸易。完成学业后,他就职于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从事商业贸易方面的工作。然而才一年多的时间,就在一切看来要迈入正轨的时候,他却辞职出国留学。 “我好奇心很强,是一个需要不断尝试新事物,不断挑战自我的人。这个世界里惟一不变的定律就是‘变’,我不喜欢墨守成规,喜欢不断变化着的生活,那会是一种永远很新奇的感觉。”谈到他的这次“自我变动”——辞职出国学习的原因,张智强说,自己缺乏对国外商业实践的真正了解,而出国留学就是一个开阔眼界的很好途径。张智强选择了著名的荷兰商学院攻读MBA。这一次的海外留学也成为张智强迈入零售业的一个重要拐点。 每一种经历都是收获 “在荷兰的留学生活,我不仅学到了国外很多先进的商业知识,并最终做出了从事零售业的决定,而且这段经历也带给我很多感触。”张智强说。 在荷兰商学院学习期间,张智强曾一度感到迷茫。同学都在谈论着未来要从事怎样的职业,而他却始终没有确定下来。一位在欧洲零售业很有威望的导师对他讲,要静下心,仔细考虑哪一种职业最适合自己,可以让自己投入其中,并能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张智强说,可能是受到导师的影响,也是基于自己对零售业的钟爱,最终决定投身到这个事业中来,并且痴迷不悔。 从欧洲留学归来,张智强踌躇满志,立刻投入到自己热爱的零售业中。然而,成功的道路上往往总是荆棘满丛。 先进入“万客隆”,后转战“超市发”。用张智强的话说“每一次我都投入极大的热情,但似乎我的理想和现实总有脱节,很多客观因素使我感到无法继续我的理念,所以,我只能选择离开。”辞别超市发,张智强打算自己创业——开折扣店,他十分看好这块当时在中国刚刚兴起的市场,然而却因融资问题最终“夭折”了。这时,深圳农产品旗下的“全家乐”超市力邀张智强加盟。正当这份事业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却赶上公司内部机构重组,深圳农产品旗下另一公司——“民润”与“全家乐”合并,公司合并后使用“民润”品牌,而“全家乐”的品牌则就此消失。张智强经历了又一次考验。 几经波折,张智强坦言也有过困惑也有过反思。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理想和信念。“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知道像我这样的人可能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但是我不怕,失败是成功之母,对现实过多的妥协就不会有更大的进步。”面对过去的种种挫折,张智强表现更多的并不是遗憾和挫败,相反是那样一种积极向上、永不言败的工作激情。“我一直很欣赏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爱迪生这样的科学家,他们治学严谨、谦逊刻苦,面对困境永不妥协,他们是真正创造世界进步的人,是真正的英雄。”张智强如是说,目光中带着坚定。 每一次抉择都是执著 “爱迪生试验了2000多次才发明灯泡时,有一位年轻记者当时问他失败了这么多次的感想,他说:‘我从未失败过一次。我发明了灯泡,而那整个发明过程刚好有2000个步骤。’我就是欣赏他的这种执著,如果是我,我也会选择继续第2001次的试验,我对自己信仰的东西会很执着,这种执著决不是盲从,是源于我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准确的判断。” 经历了种种不尽人意,张智强终于找到了一片新天地。2004年底,他选择加入了SPAR这个国际团队,并成为SPAR国际中国代表,这个选择也绝非偶然。早在荷兰留学时,他就了解过这个总部设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欧洲最大的食品零售连锁集团,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超市自愿连锁体系之一的SPAR,并有一定的接触。回国以后,他也曾几次接触过SPAR方面的负责人,希望能促成SPAR与国内企业的结盟。 从2004年初开始,经过中国连锁协会会长郭戈平的努力,SPAR与山东家家悦公司进行了多次接触。当年11月7日,应山东家家悦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培桓之邀,SPAR董事会主席一行抵达威海,考察家家悦并商谈合作事宜。两天后,在深圳举行的“第六届中国连锁业会议”上,山东家家悦与SPAR举行签约仪式,成为SPAR在中国的第一个正式成员。一个月之后,张智强正式成为SPAR国际中国代表。而此时,正值中国零售业开始全面对外开放。 张智强说,他选择SPAR,是因为“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做零售的自愿连锁组织,SPAR倡导的文化就是‘一切为了顾客’,它带来的是以顾客需求为核心的成熟的营运体系、管理技术以及联合采购与销售系统。” 张智强说,家家悦的王培桓董事长曾经有过这样的比喻:乡下人很羡慕城里人,于是穿上西装打上领带去模仿,乍一看好像有城里人的模样,可是总觉得衣服是衣服,人是人,终归没有由内而外地融合起来。国内的企业就是希望找到像SPAR这样的组织,打造出与国际接轨的神形兼备的企业来,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张智强很赞同这个说法,他又从另一个角度打了个比方:一个人寻求健康之道基本上有三种途径,第一是找医生,医生就是要找出毛病,发现病源,这也是医生谋生的基础;第二是找药剂师,药剂师就会推荐药品,销售他的药品;第三就是找到一个健康俱乐部,这里的会员都是有养生心得的普通人,大家在一起可以交流经验、分享知识。而SPAR就如同是这样一个健康俱乐部。SPAR绚丽的东西很少,更多的是实实在在地帮助每一个加盟企业扎实地向前走好每一步。 张智强强调,目前,SPAR在中国只有一家“会员”,但这并不意味着SPAR在中国发展停滞,而是因为SPAR对“会员”挑选是认真和谨慎的,企业必须有成为本省最大零售企业的愿望,同时SPAR更注重企业生鲜食品的配送能力,这些也是为了日后能让企业有更好的发展。他介绍说,目前在中国,SPAR正在和很多志愿加盟的企业接触,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 而张智强本人也终于找到了可以让他“对零售业的很多理想真正可以实现的一个平台”。他说,自己游历世界近30个国家,最难忘的就是德国最著名的旅游城市海德堡。歌德曾在诗中赞美海德堡的景色宜人,说道:“我的心遗失在了海德堡”。张智强笑言自己的满腔热情也全留在了零售业。回想当年,他曾迫不及待回国从事零售业,他说他正是预见到了零售业今后几年必将在中国快速发展,如同过去30年零售业在美国的蓬勃发展一样,但在中国的势头会更强劲,潜力将更大。张智强认为自己很幸运,不早不晚赶在这样一个时机,而他就是要赶在零售业这股大潮中,做一个执著无畏的弄潮者。(来源/超市周刊,作者/甄丹)
|
|
公共页右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