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投资创业


杜映红:我为什么回国创业?

2005年6月17日

    
    45岁的杜映红不惑之年在南京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但是他却一直没有时间谈对象、结婚、生子。
    
    杜映红说:当年在德国留学和工作时,我个最大的愿望是漫步在国外的大街上,仅仅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得到所在国家的居民的尊敬。我一直在为这个梦而努力地工作着……今天,这个梦正在逐渐变成现实。
    
    为了匀出接受采访的时间,杜映红前一天晚上一夜未眠赶制文案。但早上9点的采访并没有让他疲惫不堪,特地配的一条鲜亮领带让45岁的他颇显活力。
    
    “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我从上初中开始就有了这个习惯。这可能是家族遗传,我们家的人除了我母亲,几乎所有的人每天保持三四小时睡眠就能精力充沛。”杜映红轻描淡写说出的习惯让人吃惊。
    
    本来打算采访结束后一起吃午饭,但杜映红又道出一个让人吃惊的习惯:十多来年,我中午不吃饭,省下不少时间。我算过一笔账,晚上和第二天早饭中间隔了12小时,并没有明显的饥饿感。但是早饭才过5小时又要吃中饭,完全没有必要。因此,我中午只吃一根黄瓜。
    
    睡觉和吃饭省下的时间让杜映红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工作。
    
    2000年,杜映红受德国Sanner公司及德国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委托,筹建了塞纳医药包装材料(昆山)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万欧元,项目投资600万欧元)并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那是江苏第一家以欧元注册的企业,至少需要总经理、财务经理和工程经理等一个团队来筹建,但是公司总部未派驻其他常驻中国人员,杜映红作为总经理,一个人成了一个团队,独立领导完成市场调研、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融资、公司注册、厂区工程招标建设、生产线设计等等繁复的工作。
    
    “那段时间可把我给累坏了,但是我觉得我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而且学到了许多新的东西!”
    
    2003年11月,杜映红离开了自己辛苦筹建的公司,放弃了100万年薪,开始参与组建南京互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他认为:在外资企业工作,当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如何摆正位置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另一方面,企业再好也是外国人的。而自己创业,虽然辛苦些,但是在为自己的祖国做贡献!
    
    人物简介:
    
    杜映红,1960年生于南京。1991年,赴德国帕德博恩大学塑料技术研究所自费留学。1992年10月免试成为帕德博恩大学机械系博士资格候选人,并作为联邦德国的大学科学雇员任职于该研究所。
    
    2000年4月-2003年9月,受德国Sanner公司及德国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委托,筹建塞纳医药包装材料(昆山)有限公司;2003年11月,参与组建南京互信系统工程有限公司;2004年4月,参与组建南京互信电梯工程有限公司。(来源/金陵晚报)
    
    

 

公共页右边
 
·中国在地区、国际经济事务中不可或缺 (10-14)
·世界银行将对中国近200个城市进行排名 (10-14)
·联合国开始推广中国青年就业模式 (10-14)
·周小川:鼓励内需是减少顺差最佳途径 (10-14)
·中国商业地产开发进入新规则时代 (10-14)
 
 
·巴拿马华侨积极捐资北京奥运会游泳馆 (10-12)
·葡萄牙侨团捐资125万共建北京奥运场馆 (10-11)
·湖州市侨资企业商会举行第二次会员大会 (10-9)
·泰国侨商李昌钝捐资20万建海师图书馆 (10-9)
·浙江乐清市举办侨属企业安全员培训会 (10-9)
更多...
 
无标题文档
栏目信箱:tz@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