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投资创业


施正荣博士:激情和责任

2005年7月22日

    
    他师从名家,进行了十年晶体硅薄膜电池的研究,在世界上第一个攻克了“如何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的大难题,获得了10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
    
    他在澳大利亚有自己宏大的事业,且全家已在那里定居,本可以过上安逸的日子。可他选择了回国创业,报效祖国和家乡的养育之恩。四年的艰苦创业,他的企业年销售达到8亿元,在全球太阳能电池的生产商中名列第十。
    
    说起无锡尚德太阳能公司总经理施正荣的选择,他自己是这样回答的:
    
    “这不仅是激情涌动,更体现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世界“太阳能之父”、诺贝尔环境奖获得者马丁·格林教授这样评说道:他作为科学家在世界上取得了骄人的研究成果,作为创业的企业家,在无锡又取得了满意的经营业绩,这足以向世人证明他的能力和为人。
    
    成功起步
    
    24岁那年,施正荣来到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饱吮世界太阳能领域的最新技术,成长为这个研究领域内的“新锐”。然而,当他得知祖国急需像他这样的人才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归”。
    
    2001年,在无锡市政府的协调下,无锡小天鹅公司等8家企业共同融资,竖起了“无锡尚德太阳能公司”的大旗。
    
    “当初的感觉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真要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我可以在家乡这块希望的热土上施展才华了。”至今回忆起来,施正荣还有点激动。
    
    在最初的六个月里,他集中全部精力进行建厂工作,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第一期工程10兆瓦电池生产线和8兆瓦组件生产线的全部设备采购。他一笔笔地勾画出尚德公司未来的蓝图。
    
    工厂建起来了,他每天都和工程技术人员在一起,为早日投产争分夺秒。2002年7月,第一条生产线的设备全部到位,他亲自上阵安装和调试设备。
    
    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他冒着酷暑高温,忍着脚后跟的剧烈疼痛,从早上一直干到夜里12点以后,常常是无法支撑站立。9月份调试成功,顺利投产,其生产的多晶硅太阳电池的转换率超过了当初他向董事会承诺的14%,达到了世界同行的先进水平。
    
    不断创新创业是个系统工程,投产只是一个起步,产品销售是更重要的环节。2002年底,施正荣又扛起了开拓市场的重任,在近半年的时间里他辗转于德国、日本、荷兰、南非等地开拓国际市场,参加国际新能源产品展销会获得成功。从这年的12月份开始,尚德公司实现了每月盈利的喜人局面,2003年销售达到1.3亿元,这第一桶金让员工们群情振奋。
    
    如果说当初施正荣是以科学家的思维建设“尚德”、设计第一条生产线的话,那么在后续的研发生产中,他逐步认识到作为一个公司总经理的管理范围和责任远远超过了一个科学家的职责。“不断地创新才是创业的基石”,他一直遵循着这个发展理念并为之奋斗。
    
    从2003年起,在他的倡导下,尚德公司先后扩建了15兆瓦、25兆瓦、50兆瓦的太阳电池生产线,并实现了50兆瓦电池线的生产能力位居国内第一,世界第十。在他的带领下,通过不断的创新,降低成本,第二、第三条电池生产线分别比第一条降低成本达到40%和50%。
    
    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太阳电池生产线制造出了世界一流水准的产品,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电池的转换率分别达到17%和15%以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公司的投资效益也在世界同行中名列第一。
    
    追求卓越
    
    一个企业走向卓越的过程,也是企业员工素质全面提升的过程。施正荣在创业中不断能感受到员工的进步,“我为我的员工追求卓越的精神而感到骄傲”,他感叹道。如今,尚德公司每天要接待一批又一批的外国客人,他们不仅考察公司的产品,更是要了解制造这些产品的人。
    
    正是这样,尚德公司通过业务培训、军训,通过日常工作和生活潜移默化的改变,使员工们充分了解了尚德公司的社会使命、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
    
    尽管“尚德”只有4岁多,可她已经建立起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光伏技术研发中心,先后引聘了国内外高级专家20多名,其中7名博士都是海内外一流的科学家,相继研制开发成功了光伏屋顶组件、光伏玻璃幕墙组件、STPISOE型多晶硅太阳电池等新产品,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委、省政府的支持。最近,尚德光伏研发中心因拥有国际一流的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而被确立为江苏省光伏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永远追求,不断进取,是这位“海归”创业者的活力源泉。尚德公司已定下的近期战略发展的新坐标:以尚德公司为龙头,带动和集结材料配套企业、应用系统开发与服务企业、高亮度的LED制造和封装企业,形成光伏产业链,带动全国的光伏产业的发展。到2007年实现300兆瓦线的实际生产量,销售达到100亿元,跻身同行业世界前三位。(来源/无锡日报,作者/古月)
    
    
    

 

公共页右边
 
·中国在地区、国际经济事务中不可或缺 (10-14)
·世界银行将对中国近200个城市进行排名 (10-14)
·联合国开始推广中国青年就业模式 (10-14)
·周小川:鼓励内需是减少顺差最佳途径 (10-14)
·中国商业地产开发进入新规则时代 (10-14)
 
 
·巴拿马华侨积极捐资北京奥运会游泳馆 (10-12)
·葡萄牙侨团捐资125万共建北京奥运场馆 (10-11)
·湖州市侨资企业商会举行第二次会员大会 (10-9)
·泰国侨商李昌钝捐资20万建海师图书馆 (10-9)
·浙江乐清市举办侨属企业安全员培训会 (10-9)
更多...
 
无标题文档
栏目信箱:tz@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