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晋峰:一条长着科学翅膀的商海飞鱼
最近一次看到周晋峰是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上。会前,他刚刚从瑞士回来,显得风尘仆仆。和两年前相比,周晋峰的眼角眉梢已经爬上了少许皱纹。8年前,34岁的周晋峰当选北京十大杰出青年,成为一代创业青年的领军人物。坐在人民大会堂宽敞的大休息厅里,周晋峰和我谈起了他的一些近况。“现在在北京的时间不像以前那样充裕了,每年大半年的时间奔波在旅途上。今年两会之前,我刚刚从瑞士过来。两会一结束,我还要马上出去一趟。”周晋峰说。 谈起这几年当政协委员的感受,周晋峰说,在十届全国政协会上,我这从九届政协继任而来的年轻人,算是个“老委员”了。十几年前,我从美国读完“博士后”,回到祖国办起了自己的网络公司。每一份事业的开创都充满艰辛,遇到阻力时,我时常感叹民营经济在新经济领域所遭遇的“不公平”。在地方政协和九届全国政协参政议政期间,接触较多的也都是民营经济代表人物,大家凑到一起,讲的最多的不外乎两件事:一是希望国有经济退出诸多竞争领域,以给民营经济更充分的发展空间……二是呼吁在市场准入等方面与国有企业拿到同等待遇。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我在经济34组,组里既有林毅夫这样的著名经济学家,又有中国联通董事长杨贤足、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总经理穆占英等国有大型企业管理者,有交通银行行长方诚国等金融领域代表人物,还有分管经济工作的政府部门负责人,再加上我们这些“老板”……中国经济舞台上的各种角色全都聚齐了。讨论中我感触最多的就是国有企业也有“不平”:他们渴望作为市场主体的独立经营权,呼吁减少行政干预;他们背负着改革的成本和社会责任,希望得到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在一周多的讨论中,我听到了来自中国经济的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观点,每一天都进行着思想的激烈碰撞。 周晋峰是改革开放以后北大培养的第一批直读博士生,又是北大第一个中美联合培养的化学博士、物理博士后。回国后,他放弃了在北大吃公家饭的位子,毅然下海创办了中西公司。实践证明,周晋峰的选择是对的。 1988年,周晋峰这个被联合国列为“极有前途的青年科学家”,结束学业回到了祖国。他原在北大的导师对他的回国极为高兴,费尽周折在北大化学系给他争取到一个吃公家饭的位子。出乎意料的是,周晋峰辜负了他的导师的一片苦心,决定下海,创办一个自己的公司。人们不是很赞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吗?!周晋峰在当时的确是第一个把螃蟹吃进肚子里的人,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股份制改造的民营科技企业。然而这在当时不啻轩然大波:国家花了那么多钱培养了你,你却不思报效祖国,下海当“倒儿爷”?导师气得生了病,他的父母也非常不理解。周晋峰有他自己的想法:不为报效祖国自己就不必回来了,然而回校教书,并非是报效祖国的惟一方式。同时,他也太了解我们的大学了,尽管有那么多的教授、专家,尽管他们的学问是那么渊博,然而生产实践中更需要科技人才,更需要科技。他初到美国之时,好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什么都那么新鲜。而他发现,美国许多商品所包含的科技知识,都是他在中国的大学里学到过的。所不同的是,美国人把科技知识更好地转化成了生产力、融进了商品。他觉得这正是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而同时也是他可以大显身手的空间。他决心根据自己的能力,寻找社会需求、为社会服务。实践证明,周晋峰的选择是对的,他不去北大,北大并不损失什么;而如果他当初不下海,至少北京就没有了一个中西公司,有些事情也许现在还没有人来做。 几年过去了,周晋峰的中西公司有电子工程技术开发、中西药业、中西贸易等十余个子公司,而且个个都生机勃勃。周晋峰自己说:我们从没有感受到市场的不景气,相反,总觉得有做不完的业务。因为他不仅有电脑网络提供的大量信息,而且他本人还具有物理、化学、电脑等方面的丰富知识,因而他的公司所经营的,总是国际上最新、最好的实验室里的高科技仪器、环境监测设备、无人控制采油设备等等。他不无自豪地说:全国重点大学的实验室里,都有我们经营的东西。 周晋峰很会做生意。美国一家研究机构为攻克艾滋病,需要一味中药——丹参。他立刻捕捉到了这个信息,告诉对方:我这里有。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中药丹参的有效成分一一分离出来,作为样品提供给美方。周晋峰是学化学的,做这样的事情在他来说轻而易举。美方经过实验,发现其中的一种成分——丹参酮对艾滋病有生物活性,决定批量购买。于是这笔生意做成了:每克1.2万元!试想,丹参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是一公斤才十多元,你将几吨丹参运往美国又能挣多少钱? 周晋峰知道:目前国际上正在从天然植物中,寻找攻克癌症和艾滋病的特效药,而中国有几千年使用中药的历史,有丰富的经验,还有丰富的中药资源,他决定发挥自己的专长,做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纯、出口生意。如今他的产品不但有丹参酮,还有柴胡酮、喜树碱等几百种。他本人现在是中国药学会的高级会员、国际天然药物大会顾问科学家。 周晋峰做得最多的,还是互联网。他自豪地说:中西网络是国内做得最好的互联网之一。周晋峰敢说这样的“大话”是有根据的。他的公司开发出了中西“傻猫”,使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享受到国际互联网的快捷与方便;在他的中西网络上,可以用中文注册域名,这给中国用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说到周晋峰,不能不说到因特网。因特网又叫国际互联网,诞生于1983年。1989年,因特网服务商出现,因特网开始面向社会、面向商业。而周晋峰1986年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时,就开始了早期因特网的开发与利用。就是说,即使在美国,周晋峰也是接触和使用因特网较早的一批人。他做得最多的,也是互联网,他自豪地说:中西网络是国内做得最好的互联网之一。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必然带来供需双方关系及贸易方式的改变。网上购物、网上炒股已经不新鲜了。周晋峰的中西公司首开中国的网上刷卡业务。这是一项什么样的业务呢?比如一个美国客户在中国买了一笔货,你把货发给他了,他怎样向你付钱呢?要是在美国,他一敲键盘,齐了,一笔钱被划到你的帐上了。可是他在美国,你在中国,不能光为一笔款子跑趟美国吧?找中西公司,美国客户只要把他的卡号告诉咱们,咱们在中国就可以通过网上刷卡,把他的钱划过来。这办法当然便当,可是最初美国人不肯,他怕中国人赖帐:明明从网上划给你了,你硬说没收到,再让他付一笔,怎么办?周晋峰说:那好办,全部风险我来担,我只要实现非当面结算的零的突破。美方答应了。 2000年,网络业界新闻迭出。先是8848买下了上海浦东足球队,成为国内重要赛事上第一个露脸的网站;随之是新星安娜要亮丽登场,成为网上第一个虚拟的主持人;继之消息传来,美国公司要以亿元资金入股中国的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网络公司,这家叫作“阿里巴巴”的网络公司坐落在杭州西子湖边一个没人注意的小平房中。更大的新闻是,不足十年历史的美国在线AOL收购“百年老店”华纳时代兄弟公司。就在人们觉得网络热得不得了的时候,寒潮来了。先是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上,网络公司的股票一路狂跌,紧接着,一条新闻以黑体字大标题出现在国内不止一家报纸的头条位置上:《倒闭潮冲击网络公司》,大标题上下醒目的黑体字是:“有人预测,年内将有7成网络公司被兼并、收购甚至倒闭;别看网站爆炸性的数量增长,却没有相应的产值落地”。还有电子商务这个被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也被兜头泼了一盆凉水。一条新闻告诉读者,电子商务在中国,目前徒有虚名:1999年,中国网上购物的交易总额仅为5500万元,只占去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0.018%!当时全国有多少家消费类电子商务网站呢?1100余家。也就是说,平均每家一年只做了5万元的生意。于是乎,“网络泡沫”这个词相继出现在媒体上。 这时,在中国最早接触网络的周晋峰开口了:“网络经济绝不是泡沫。”这句话说出来需要很大的勇气。周晋峰认为,网络经济在中国是一种新经济,它将发展成为北京地区的支柱产业,成为北京未来的经济增长点。这样具有蓬勃生机的经济,怎么能是泡沫!周晋峰说,发达国家所取得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今天的网络发展状况,决定着明天的经济繁荣;谁今天的网络经济发达,谁明天的经济就高速发展。互联网是最早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今天互联网为美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获取了丰厚的利润。一份材料说:1999年,互联网为美国经济创造了3010亿美元的收入,提供了120万个就业机会。其中电子商务所创造的收入接近1020亿美元。从互联网问世到现在,互联网并没有给美国带来通货膨胀。对于网络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创新。那些跟着别人屁股后头模仿,只热衷于炒作、以吸引投资为惟一目的的网络公司,并不是真正理解了互联网或者下决心要做互联网的。这类公司的被淘汰、被兼并,并不妨碍网络经济的发展。 周晋峰说,网络公司赚钱主要是两个方面:靠广告收入与靠提供信息和网上购物服务。他说:“互联网一问世,就以它的方便快捷受到人们的欢迎。过去人们要在两国之间传递一份文件,最快的方法就是用电传,但电传仍然很慢,而且费用很高。用互联网就快多了,鼠标一点,你就可以把文件发往任何一个地方,方便、快捷、费用极低。你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漫游,读到世界各地的新闻,并且可以和各地的人在网上交谈。互联网打破了地域、国界的界限,拉近了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成为人与人沟通、交往的重要工具和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体。这时候,广告商就会将一部分广告,从传统的媒体转移到互联网上来。所以,哪家网站办得好、上网访问的人多,哪家网站就会赢得广告商的青睐。因此,争取更多的网民来访,就成了网站之间竞争的主要内容。对网民来说,更为方便并且实用的是网上购物。当年我在美国留学时,急需要两本国内的书。于是我请国内的朋友帮助找,朋友找到以后再寄到美国。等我收到的时候已经过了一个多月,书我已经不需要了。有了网上购物以后,我可以到网上书店查找我需要的书。著名的亚马逊网上书店,有250万种图书的书目(而且书的价格比在书店里买要便宜一半。这是任何一家书店无法望其项背的),利用搜索引擎,我可以很容易找到我所需要的书,然后用键盘输入我的信用卡号码,一两个小时之内,就会有人把书送来,我只要签个字,表示我收到了书,就行了。你看这有多方便!现在的美国人,给朋友送礼物已经不亲自上门了,发个E-mail,礼品就有人替你送了。” 这些说在4年前的话,如今已经在北京人的生活中变成了现实。 周晋峰既有中国人的智慧,又学会了美国人办事的灵活。但他的事业之所以有今天,是源于他对社会的奉献。他认为,你首先要为社会做贡献,社会才会给你支持、向你提供资源。的确,周晋峰为社会做了不少事。 从90年代初期开始、至今已闻名全国的“光彩事业”,最初就是由他“煽动”起来的。他觉得内地贫困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差距,就好像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如果不加紧赶上,这个差距将越来越大。为了动员社会力量以开发的方式扶贫,他放下了公司所有的工作。他对几个公司的经理说:就是公司马上要垮台了,你们也不要来找我。他找了几个助手,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整天写信、发信,光邮票钱就花了几十万元,而且全部是自己掏腰包。他给谁写信呢?给各企业家,讲开发式扶贫的好处,说既为社会做了好事,又扩大了自己企业的规模;给全国各地的工商联组织,向他们大讲这是一个发展的大好契机;他还给各地统战部门写信,给海外的企业家们写信,给各省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写信,在不长的时间里,很多人都知道了“周晋峰”这个名字。他成立了一个“光彩事业推动委员会”,还自己编辑出版了《光彩事业简报》。用他自己的话说,“一介布衣,上窜下跳”。有道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件事还真让他折腾成了。党和国家的领导很重视、给予很大支持。尽管开始有些企业不那么理解,但支持、响应的也不在少数。“光彩事业”很快动员了数千家企业参与,建立起了几大支撑体系、促成了几十个亿的投资。 事情办起来了,周晋峰却退了出来。“光彩事业推动委员会”改为“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如今许多人都知道“光彩事业”,却不知道“始作俑者”是周晋峰。要问在这件事中周晋峰自己得到了什么,他说:得了一身本事,交了一群朋友。 2001年周晋峰又倡议将每年的9月19日定为“诚信日”,他要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出一把力。“诚信日”倡议的提出并不是他一时的灵光闪现,可以说他是一个诚信的身体力行者,他已经从自身讲诚信上升到努力去建立信用体系上。 礼仪之邦的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信用危机呢?周晋峰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说:不是中国人天生就不讲信用,也不是就愿意生活在一种尔虞我诈的环境中,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没有信用体系,缺乏制约机制。 没有体系,缺乏机制,怎么办?去建立!周晋峰拍马而出。于是,2000年5月,中西公司与原属经贸部的北京中贸商务咨询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中贸远大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开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信用管理专业网站——“信用中国”。2001年3月,在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他提交了关于建立信用体系的提案。2001年5月,在全国工商联八届八次常委会上,周晋峰提出了将每年的9月19日定为“诚信日”的倡议。他认为信用体系发育的滞后已成为中国经济正常运转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人们曾一度认为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仅仅依靠法律来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商务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在法制逐步完善的今天,我们必须尽快建立社会化的信用服务体系,解决法律和道德都无法解决的“信用危机”问题,推动市场经济向信用经济阶段过渡。 周晋峰如此热心去建立信用体系,一方面源于他服务社会的理念,一方面源于他对信用体系的另一个深刻理解:信用体系不应由政府来建立,而应该由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来建立。他说,所谓建立体系,实际上是一种服务业务,就是资信调查,一种更海量的资信调查。服务是复杂的多元化的,而且是一个高竞争高风险,需要很多人参与的行业。对这样一个要求方便,要求即时服务的企业,是不可能指望政府来做的,政府也是做不好的。政府的主要职责应该是制定法规,制定市场经济的规则,而不是所有生意都自己做。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政府在做这件事,现在我们一些个别地方就是政府在做,但这不会长久的,一定要变成由企业来做。 实际上,信用体系的建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这就需要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而这一点正是我们这个社会目前普遍缺乏的。周晋峰认为,提高社会的信用意识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他说,美国最常见的一种付款方式叫NEXTTHIRTYDAYS,就是你拿到货30天以内付款就行。而我们呢,要么是不见到货坚决不付款,要么是货发出去收不到款。现在中国加入WTO了,中国的企业要面对全世界了,我们如果缺乏这种意识,怎么和人家做生意,怎么和人家竞争?所以必须呼唤人们的信用意识。 周晋峰是个勤奋的人。他从大学三年级开始,所有的休息日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他不懂得休息,也不会娱乐。他的童年既不会弹玻璃球,也没玩过“扇三角”。去美国留学之前,他连游泳都不会,更不用说网球、桥牌了。直到现在,他也不会跳舞、唱“卡拉OK”。他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工作、学习。他的最大乐趣就是搞点“大工程”。前一阵和邮政部门合搞的、为方便用户上网的“绿色工程”刚刚告一段落,他的“推动信息化中心工程”又“破土动工”了。这个工程,旨在推动政府、企事业单位上网,以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推动文化事业及国际交流,提高政府效能、加强政府的廉政建设、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改善投资环境。这样就必然带动起制造业和各种软件产业的发展,带动起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带来信息产业的繁荣。这个工程搞成了,北京将成为电子交易中心,继而使信息产业成为首都的支柱产业。 为了这个工程的实施,周晋峰又开始“上窜下跳”了。这回不用写那么多信了,而是要到处去讲课,讲授电脑网络知识,从冷战时期美国军方的计划讲到今天因特网发展状况,同时大讲企业上网、政府上网带来的方便与好处。周晋峰本来就是个急性子。他的下属形容他:他的一个想法成熟,就要求下属马上付诸实施。这个工程一开始,他就更忙了。 然而周晋峰很想闲下来,好静静地读一些书。他什么书都读,从诸子百家到现在流行的通俗小说。甚至手边没有书可看的时候,他会认真读一本《新华字典》。他说学习是他第一位的爱好,然后是服务社会,愉悦身心。春节应该是个休息的机会,而他却跑了美国、加拿大的许多城市。他现在已经很有成绩、很有学问了,但他仍然那样勤奋、那样不满足,他要充分利用时间去学习、去工作。 人物简介 出生年月:1962年5月 毕业学校:美国普渡大学 学位:博士后 所在单位:中西公司 现任职务:董事 主要荣誉:1996年当选第二届北京十大杰出青年 个人理念:倡导光彩事业倡导诚信倡导留学归国创业 (来源/千龙网)
|
|
公共页右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