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投资创业


谢文:风雨十年IT路

2005年8月11日

    
    无论是媒体报道还是IT界朋友的评说,都称谢文为“谢老师”,尊重之情不言而喻。谢文说自己是一个“不会说好话的人”,他的直言不讳有目共睹,但对他的个性也是钦佩有加……
    
    辗转国内国外
    
    回顾自己的童年,谢文是属于文革中被耽误的一代。由于文化大革命,谢文小学三年级便停了学。一直到初二,都没有念过书。3年高中生活后,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谢文紧接着在人民大学攻读了社会学专业。毕业后,谢文被分配到社科院,“大学毕业后给你分配个单位,爱去不去。国有单位工作非常稳定,20岁的时候能看到自己的一辈子。而我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我要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抉择。我是国内第一批学社会学的,是美国教授讲课。可以说,社会学这个方向当时在国内已经达到顶尖,而我不满现状,希望有所突破。所以决定去美国留学。”
    
    于是,谢文抱着突破现状的想法,既没有在美国生活的意愿,也没有去发财的概念,1983年,谢文怀揣着35美元赴哥伦比亚大学留学。谢文笑着回忆:“下了飞机,打个出租车到学校,32美元就没有了。”从国内到国外,谢文在那个高度动荡、极端变幻的社会中寻找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毕业后,谢文在美国做咨询工作,93年开始代表美国客户来国内洽谈,而真正回国内定居是在1998年。在此期间,谢文与别人一起注册了中公网。从96年到98年,中公网一直在低调地学习、摸索、建队伍的过程中。如今,谢文还很自豪地说:“中公网在97至99年连续3年赢利,这在当时的互联网公司并不多见。也就是说,我们初次创业还很成功。”然而,2000年中旬,刚从美国出差回来的谢文被宣布离开中公网,自己的梦想突然被腰斩。究竟是董事会的决定还是公司内部运作,IT界流言四起。而如今,时隔5年,谢文已不愿再多谈陈年旧事。
    
    奔波于互联网之间
    
    谢文早在1983年在美国便接触到互联网,哥伦比亚大学在互联网历史上有着重要作用。谢文留学期间所学的是数量化的社会学,对数据、对信息来源极为依赖。互联网在国内迅速崛起的时候,谢文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与爱好投身到互联网大潮中。然而却在充满热情的时候离开了中公网,从此,谢文经历了在互联网世界里的辗转与奔波。2000年,正值互联网低潮。离开中公网的谢文组建了北京宽信网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始进行宽带门户网站的创业。如同很多互联网公司一样,谢文的公司需要资本的支持。谢文依旧在外面谈判、融资。然而,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当面临裁员维持公司还是彻底结束时,谢文选择了后者。谢文总结:“虽然在此之前有过几年的创业实践准备,对于互联网的想法也已经很清晰、很固定,但2000年创业的时候,经历了互联网低谷的资本界已经被吓破了胆,融资很困难。裁员?手心手背都是肉。”谢文一声叹息,二次创业就此告终。
    
    2002下半年,谢文的朋友方兴东邀请他去互联网实验室拯救公司,谢文与互联网实验室人员一起用接近两年的时间使公司东山再起。谢文称,那段时间很有收获。“当你不处在一线,比较冷静的时候,就会比较客观的审视和分析,那段时间是一个冷静思考而又不断进步的阶段。”2003年10月,谢文加盟和讯网。对于加盟和讯网,谢文说自己在互联网还有未完成的梦想,总想卷入主流,要为自己对互联网事业的付出画上一个圆满句号。他说:“和讯是我第一个职业加盟的公司,之前的所有公司都算是创业吧。现在,虽然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业者,但我以创业者的心态来对待我的工作。”
    
    重整和讯诠释IT
    
    谢文担任和讯网总裁以来给和讯网带来的改变有目共睹。在管理中,谢文的做事风格融入了多年美国生活对他产生的影响。谢文是非常自信的人,而且必定要言出必行。他坦言,在美国生活久了,讲究程序化、正规化、理论化,更讲究透明、坦诚、诚信、责权利的配套。谢文介绍,在他加盟之前,和讯网商业模式变动多次,但整体看来互联网色彩不浓,结构模式不够清晰。谢文一来到和讯网便重拳出击,重起炉灶,重定规局。几乎跟二次创业一样,一切从头再来。一年多的时间里,和讯网的变化令人赞叹,从表面上看是收入大幅度增长,而从更深层次来看,其核心层的定位更值得参照。谢文介绍:“和讯网要做的是以社区互动为基础的,以中产阶级为主要对象,以财经为特色的服务平台。”早年,和讯网被认为是股票网站,虽有财经资讯的发布,但其深度不够,拘泥于股票。然而随着股票市场的变化,网站的受欢迎程度也必然受到波及,不够稳定。谢文进入和讯网后,对经营模式及中国社会阶层进行了深刻分析。他分析,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也出现了正在以极高的速度成长壮大的社会新兴阶层——中产阶级。他们受过良好教育,有稳定的收入,具备投资理财的概念。而纵观国内互联网,几乎没有专门为中产阶级服务的,可以说市场仍是一片空白。于是,谢文将和讯网的商业模式及目标用户重新进行战略定位。
    
    谢文说,和讯网的定位意在引导人们驾驭财富、享受财富的生活方式。谢文进入和讯网后,使公司人数增加200多人,并且他自己组建了一支核心团队,谢文非常得意于这个有战斗力、为人正派的团队。无论是在服务、产品、经营模式或商业模式上,和讯两年间变化很大,其不断创新的精神也带动了国内的一批网站,使其商业模式和市场定位都有更明确的方向。这些成果令谢文感到欣慰,而对于和讯网来说,谢文认为自己仍未完成的一件事便是上市。有人说,先上市,后有好公司;也有人说先有好公司,后上市。谢文比较信奉后者,他认为,有了互动性比较强的商业模式,上市也不会太遥远。在互联网世界里打拼10年来的谢文,比较这些年来中国互联网发生的深刻变化,他说:“从一股互联网风潮到如今形成比较清晰的模式,互联网公司具备了几个特征。一个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跟公司的核心创业者紧密相连的。第二,在它的商业领域、商业模式里居于行业老大地位。第三,企业有很好的企业文化和管理能力。第四,到今天仍然处在一种自我危机状态,始终求变求新不停探索,没有固步自封,自我吹嘘,有深刻的危机感。与10年前相比,选择在互联网界创业已经不再是10年前的低门槛了,技术、资本、文化、理念都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做有个性的领导者
    
    谢文半开玩笑地说:“其实公司里有很多人在骂我。”
    
    谢文在美国生活多年,无论在工作管理上还是在对待员工上都难免有美国企业的作风。他说:“其实,很多公司要接受我这一套都有些困难。因为管理一个变动的公司,首先要从文化开始,而文化是最难改变的。我说话很尖刻,直言不讳,从不会说虚伪的话。我以此作为对人好的方式。当然,我骂别人时也就随时准备被别人骂。”谢文的这种个性在业内也早有耳闻,往往在大家都赞扬一件事的时候,他突然指出这件事情的不足之处,显得极不搭调。有人怕了谢文,说他从不会说好话,也有人感谢谢文的直白坦率。谢文说,自己的这种个性,有益处也有弊端。益处是减少沟通成本,尤其是在与员工的沟通中,员工不用揣摩心思,直截了当,提高工作效率。谢文笑称:“这种个性的弊端是员工怕我,谁也说不过我。”谢文曾经写过一篇关于领导者与管理者的文章。他认为管理者是可以学来的,可以通过MBA或其他培训课程学来种种管理方法,从而把自己塑造成一位管理者。而领导者是有着天生的一面,具有感召力,能够让人信服,在困难挑战面前能带领大家度过难关。领导者不在职位高低,而在于人格魅力和做事风范。谢文评价自己:“首先,我比较善于思考、分析、预测以及进行战略性定位。第二,我的个性比较强。任何一个企业是因为领导者有个性,员工才会向你聚拢。八面玲珑的人无法成为优秀的领导者。第三,我原则性非常强,注重理论。了解我的员工都知道,在执行一件事的时候,首先要把道理说通。我始终坚持理性,从不顺势而为。”
    
    解读真实谢文
    
    无论是媒体报道还是IT界朋友的评说,都称谢文为“谢老师”,尊重之情不言而喻。谢文说自己是一个“不会说好话的人”,他的直言不讳有目共睹,但对他的个性也是钦佩有加。
    
    如果说是国外生活对谢文的个性产生了影响似乎并不完全,谢文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不禁感慨:“其实,对于个性的塑造,‘文革’的影响大于国外生活对我的影响。经历了‘文革’时代的我,有着本能的自我防范意识,以致常常表现得言语尖刻。”谢文说,在“文革”期间,见过了太多虚伪的事情,导致现在最怕听好话,也最怕说好话。不崇拜任何事情,我行我素,是谢文的一贯作风。而在市场总监左颖的介绍下了解到,谢文是一个很爱聊天、很健谈的人。谢文是行走互联网界的元老,不仅预测也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几经风雨,几经波折,仍坚持着自己未完成的梦想。谢文说,他最感到欣慰的是从来没有做过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无论对与错都是在按照自己的意愿、自己的选择在前进着……(来源/《IT》,作者/庞可)
    

 

公共页右边
 
·中国在地区、国际经济事务中不可或缺 (10-14)
·世界银行将对中国近200个城市进行排名 (10-14)
·联合国开始推广中国青年就业模式 (10-14)
·周小川:鼓励内需是减少顺差最佳途径 (10-14)
·中国商业地产开发进入新规则时代 (10-14)
 
 
·巴拿马华侨积极捐资北京奥运会游泳馆 (10-12)
·葡萄牙侨团捐资125万共建北京奥运场馆 (10-11)
·湖州市侨资企业商会举行第二次会员大会 (10-9)
·泰国侨商李昌钝捐资20万建海师图书馆 (10-9)
·浙江乐清市举办侨属企业安全员培训会 (10-9)
更多...
 
无标题文档
栏目信箱:tz@chinaqw.com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