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铭:年龄打七折的“船长”
今年4月刚知天命的王德铭,看上去绝对不会超过40岁。尽管这样,王德铭似乎还不满足,“对经营者来说,年龄要打七折。像我,应该是像35岁才比较合适”。他自有说词,“随着年龄的增长,激情也会减少。对企业家来说,没有激情是很可怕的事情。” 作为中国最早的软件企业之一——上海启明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说自己更愿意做刘备,而不是曹操。他笑着比喻,“我是这个团队的船长,还有大副、二副。每个人分别做好自己的工作,我只管掌握航向、知人善用,让船平稳高速地向前行。” 华东所养的蛋 1988年,启明成立。而且进驻了一个有好听名字的地方——“启明山庄”,这还是汪道涵先生亲笔题字。而事实上,这个山庄只是一个破茅草房。 “即是新建的华东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简称华东所)的工地,在桂林路418号。当时那个地方就是荒地,就有一个工棚。”启明的拓荒者们把工棚简易装修以后,每天上下咯吱咯吱作响的楼梯,“兴奋”地开始了创业。 “启明可以说是华东所养的蛋。” 上世纪八十年代,合资公司是凤毛麟角。华东所想做技、工、贸结合,准备做一些面向民用的项目。于是,华东所采取与日本一些软件公司合资的方式,并从所里挑出20多号技术精英组成了年轻的启明。当时创始人有3个,除了当时华东所的所长,还有孙德炜(现任华东所所长),另外一个就是王德铭。 当时33岁的王德铭,参与过长征III号火箭计算机研制,获得科技三等奖;曾任0520军用微机软件组组长,负责军微软件开发。作为所里技术骨干的他,理所当然地被划进了这个圈子,并担任国际部部长。而且由于他在英语方面的优势,在华东所与日方谈判的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小鸡在破壳而出之前的艰辛和兴奋,或许只有它自己才能体会。王德铭回忆骑着自行车跑客户的年代,笑着说起年轻创业者的狼狈,“我记得有一天,狂风大作,天上还打着雷。当时我们在做一个市政府的项目,我骑自行车去那边。突然,一个雷劈下来,我感觉好像劈到自己头上,然后一下子就摔倒了。摔倒的时候我想这下完了,给雷打到了。后来发现好像没有什么事,然后赶紧起来,躲在屋檐下面。不过,那个时候人是乐在其中,感觉天大的困难,靠着激情都能克服”。 在日本孵小鸡 1989年上半年,为了让启明顺利地孵化成长,考虑到用两条腿走国内、国外的路,王德铭领命带着十来个人,去了日本。 虽然在国内有过3个多月的日语强化培训,但是第一次来到陌生的日本,王德铭坦言,开始的时候是“痛苦”的。“一方面日语明显是不够用的,而且对日本其实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所以,初涉日本的启明人只能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日语。艰苦的外部环境,反而让这个团队更加亲密。“每个星期六、星期天,除了加班的人,其余的都到我租住的房间里,喝酒、喝茶、有时候也会打打牌。几乎每个星期都会聚到一起,谈自己碰到问题,其他人就出谋划策,看能不能帮上忙。”王德铭笑着说,“启明的三交文化也就是3C文化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交杯(cup)、交流(communication)、交融(corporation)”。 在国内已经做过软件项目组负责人的王德铭,在日本却只能捡起最底层的程序员工作。不过,“这让我明白了真正意义上的软件开发工作”。做了一年半左右的程序员工作,王德铭回到上海,半年后,第二次去了日本。这次,王德铭开始了启明在日本的销售活动,成立了东京营业所。到1991年,在日本的启明人达到了33人。 王德铭的日本时光,就在孵化呵护启明的努力中流逝。 然而,就在1995年,中日双方合作的“七年之痒”,让启明面临了严峻的生存危机。“日方股东有些事情做得不公平,使启明受到很大的损失。还有两家投资企业倒闭,我们和他们合作的业务也成为不良资产。那个时候,我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王德铭彻夜不能眠,担心几年的辛勤努力就会这样付之东流,在凌晨两三点钟,他给华东所提笔写信,要寻找新的投资方。 王德铭考虑的新投资方是日本著名的NTTDATA公司,由他们来置换原来较小的投资者。启明原来的一位股东,东京大学毕业,也当了几十年的经理,认为这个年轻的中国公司不可能说服NTTDATA。然而就是一股激情,王德铭凭着实力和机遇,争取到了NTTDATA的投资。“日本人说输这个字其实很难。不过原股东跟我说,‘我的战略布局有问题,我输了。你能和NTTDATA谈判成功,我真的没想到’。” 开始做“船长” 1996年4月,王德铭带功回国,顺理成章地成为启明的总经理,做起了他自己形容的“船长”。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离开校园已近廿年的王德铭,萌生了去中欧读MBA的念头,他们那一期,被称做“黄埔二期”。“上海移动、贝尔-阿尔卡特的老总都是我们的同学。现在也还会一起打高尔夫,一起交流。” 自称是“open(开放)”性格的王德铭,有着自己的管理哲学,“做企业家就要做刘备,而不是曹操,需要放权授权,需要知人善任。船长不能代替其他人的工作,他只需要把握好方向,分配好任务,让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而并不需要事无巨细地管。”在启明,王德铭把老子的无为理论倒过来说,他认为是“有所不为,有所为”。首先要清除不做什么事情,利用排除法去掉浪费精力的事情;然后再逐渐明晰自己要做什么事情。 性格开朗乐观的王德铭,笑呵呵地说,“不大会有一件事情让我烦心一个小时以上。做企业,每天都会碰到很多烦心事。其实烦心,最大的原因就是你不知道事情的结果。如果你知道结果是什么,你就会调动全身的精力去解决。所以在特别不顺利的时候,我总是先设想最坏的结果,然后加倍努力使结果好于设想。” 人才流动是软件行业普遍的问题,启明也无法避免。王德铭说,“我们只有以情留人,以待遇留人,以发展留人。”在启明每个月都有专门的预算,用以筹办啤酒会。给平时工作繁忙的启明人一个法定的平台,给他们一个交流的空间。“我们的经营会议非常活跃,大部分人都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也会有分歧,但是做出最优的决策是共同的目标。气氛融洽,观点不一。这是我最满意的一点。因为总经理不是神,也会犯错误。” 王德铭自豪地用上海话说,“跟前几年的启明相比,现在的启明已经越来越有‘腔调’”。 曾经在第一届“启明杯”围棋赛中,击败过原日方总经理,获得冠军的王德铭,有些英雄不提当年勇了,“我在1986年左右,开始下围棋。在日本大概是业余四段,在中国大概是业余三段,现在长期不练,肯定退步到业余二段了。”(来源/计算机世界报,作者/陈奕伶)
|
|
公共页右边
|